目前的基金产品众多,不同的基金产品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在选择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自身的需求状况、性格特点及投资者偏好及应有的风险承受度等六个方面,进行基金的巧组合、细安排,才能做到投资中的得心应手。
第一,与自身的需求状况相结合。不同的投资者有自己不同的经济状况,从而决定了其对基金投资增值的收益预期和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年轻人可能面临一定的购房需求,中年人对子女教育费需求较强烈,老年人可能更关心的是养老金的储备。这种资金的需求可能决定着对基金产品的不同选择。
第二,与自身的性格特点相结合。急于实现基金净值的快速增长,选择偏股型基金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而追求稳健型的投资者,混合型基金中的偏债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这样,投资者就能够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
第三,与自身的投资偏好相结合。习惯于短线波段操作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净值“波动”较大的股票型基金;而坚持长线投资的投资者,其期望净值能平稳持续增长,债券型基金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第四,与自身的风险承受度相结合。购买基金后,面对基金净值的波动,是坦然面对还是惊恐不安,决定着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基金净值出现短期变动后,投资者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焦虑和忧愁,更不会采取盲目的跟风赎回操作行为,是一种风险承受能力强的表现。相反,面对基金净值的稍微调整,就急不可待地卖出,是一种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表现。
第五,与其他的理财产品相结合。基金成为一种大众的理财产品后,是不是应该将所有的家庭资产都配置成基金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基金在提供增值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风险。按照理想的家庭资产组合,还需要按照资金的“三分法”,将1/3的资金用于储蓄,1/3用于保险,1/3用于基金等,才能保持家庭投资的平衡性。
第六,与其他的基金产品相结合。一个理想的基金投资组合模型,是不同风险的基金相互配置,而不是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全部资金集中于股票型基金,或者全部集中于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市场基金,而是应当将投资基金的资金分配在不同的基金品种上。(阮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