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满心欢喜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到头来可能利息还不如银行存款,甚至“颗粒无收”。随着近日京城各银行最新的人民币理财和外汇理财产品扎堆亮相,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需要正确理解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
投资者胃口撑大了
“往年我们的理财产品一个多星期能卖上千万,现在只能卖300多万元了。”昨天,一家商业银行支行的客户经理无奈地表示,近期的股市震荡并没有让投资者转向理财产品。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人民币、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有明显提高,美元理财产品一年期固定收益都达到5%左右,挂钩海外基金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尽管没有明确的收益区间,但预计的比较收益也有8%左右。否则,保守的回报率将难以满足日益高涨的“胃口”。
高收益理财产品集中亮相
记者了解到,近期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以短期为主,大部分产品都在一年期以下。在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预期下,短期理财产品显得更具有竞争力。目前建行、招行、光大等扎堆发行的“打新股”产品,普遍将年预期收益率定在6%至10%。外汇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又以挂钩股票、基金类理财产品居高,汇丰银行给出了20%的高收益率,花旗银行理财产品也给出“不封顶”收益的诱惑。据一位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透露,该行去年一年期的美元浮动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最高只有7%,但今年第一期美元理财就推出了23%的预期最高年收益。中信银行的理财经理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注定无法与股票、基金抗衡,各银行只有通过开发期限短、保本且收益高的理财新产品来和股市抢客户。
部分产品收益低过储蓄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不断抬高,不过这些理财产品标榜的收益能否真的实现却需打个问号。
多个去年底结束的外汇理财产品传来收益归零的消息,考虑到简单的外汇储蓄还有利率收益,选择这些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实际上是负收益。
实际上,很多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高。上海银监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8至11月间到期的2万元一年期的5款产品中,有两款的收益率为2.152%和1.05%,低于同期的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水平;某银行已到期的40期汇率挂钩型产品中,有8期产品的实际年收益率小于1%,17期的产品年收益率低于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熊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