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基金更重要的是选择基金未来的赚钱能力,要选择运作投资能力强的基金管理团队。过去净值高的基金,说明这个团队在过去的时间里交了一份让持有人满意的答卷,把自己的资金交给这样的团队管理为什么会不放心呢?
春节之前股市的一次调整,让不少追着行情匆匆进场的新“基民”多少有些忐忑。部分新“基民”缺乏对基金投资常识和技巧的了解可能是这种“忐忑”的根源。为此,本版特开辟专栏,希望能为您节后再战基市、成功分享股市红利有所裨益。
基民故事
“恐高症”让老刘专挑九毛多的基金
刚刚成为“基民”的老刘选基金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只买便宜的,不买贵的。而所谓便宜的,老刘想当然认为是净值低。因此,老刘去年年底专门挑了一只分红后净值回复到1元左右的基金,买了10万元。
可是,没过几天,赶上了1月底2月初的大盘调整,老刘看着已经涨到1.20元的基金节节下跌到了1.05元左右,在担心股市可能“崩盘”的恐惧下,老刘“果断”地排队去银行办了赎回。
随着大盘的企稳,老刘判断这下崩盘的可能性没了,还是要买基金投资。老刘认为,那些净值1块多、2块多的基金实在太贵,买了不合适,净值低的基金不但划算,而且安全,不会往下掉多少,于是精心挑了一只9毛多的基金杀入。
可是,老刘换了基金后不久,却发现自己抛弃的那只基金不但很快回到原来的价位,而且很快创出新高。而自己精心挑的这只“便宜”基金,却温吞吞跌跌涨涨,净值增长缓慢。老刘仔细算了一下,算上申购赎回的手续费,这几个月买基金并没有赚到什么钱。看着周围的人都赚了不少,老刘不禁懊恼。
其实,像老刘这样患有“恐高症”的基民并不在少数。陆先生在挑选了一只净值较低的基金后,发现自己投资的这只“便宜”基金半个月只涨了5%,而放弃的那只则大涨了超过10%。很多“恐高”的基民都是这样,眼看着大盘不断冲击新高,越来越多的基金冲上2元、3元,想买又觉得风险高,不买吧,眼看净值节节攀升,愈发不敢出手,左右犹豫,患得患失。
核心误区
买到更多份额能赚更多钱吗
买基金是否赚钱主要取决于这只基金投资组合的增长率,对于主动型基金来说其根源是基金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
广发基金管理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施静表示,避高就低的“恐高症”是基金选择的一大误区。买基金不等于买菜,不是越便宜越好。由于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主要以基金净值为标的,那么要搞清这个道理,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基金净值。
基金净值是基金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除以基金总份额得出的数值。施静强调,影响基金净值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金运作时间的长短,二是基金的投资运作水平,即基金净值的增长率。对于运作时间相同的两只基金,净值高的基金恰恰意味者这只基金的管理团队在过去的时间里投资能力较高。
对于一些新基民认为同样的钱能买到更多份额低净值基金,更加划算的看法,施静举例说,这又是完全想当然计算的误区。假设都用1万元买净值分别为1元和2元的A、B两只基金,忽略交易费用,A基金能买10000份,B基金能买5000份。
如果一段时间后,两只基金都涨了10%,那么A基金净值为1元×110%×10000份=11000元,B基金净值为:2元×110%×5000份=11000元。可见两只基金最终赚到的钱是一样的,赚钱多少,与基金份额无关,只跟净值增长率有关。
内行支招
看多行情老基金更有优势
有的基民认为,基金净值高的会有回调的风险,净值低的则相对安全。对此,施静表示,基金净值不等于股票价格。净值高绝对不是卖出基金的理由。新基金绝对不是原始股,新基金开放后赶上市场不好,而跌破1元到9毛、8毛的比比皆是。
那么到底选择新基金还是老基金呢,她认为在资本市场的不同时期,选择新基金和老基金是有窍门的:在市场看多、未来走势上升的行情里,老基金虽然净值已经很高了,但所持有的股票上涨,净值必然继续增长;而新基金满仓货币,货币本身不能生钱,要想升值就要建仓,但在股票普涨的行情里,新基金建仓成本必然高。而在市场看空、未来走势下跌的行情里,新基金建仓成本低,老基金持有股票市值下跌导致净值下降。因此,一般来说,市场上涨行情时,买老基金较好;市场调整行情里,新基金则较有优势。
总之,选择什么样的基金,一定要仔细分析比较,结合市场环境进行,而不能简单地以基金净值的高低作为选择标准,否则投资会有损失。(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