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猪拱门的2007年,人们期许着财运亨通。投资什么、如何投资才能使自己的钱袋子鼓起来,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然而,与“以钱生钱”的投资冲动相对应,是“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善意提醒。
投资人的“巴菲特”梦想
“每个投资的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巴菲特’梦想,给你当富翁的机会,为什么不去实现呢?”自称“基金狂人”的杨辰颖一口气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列举了自己的理财12大计划,这包括现金预算、储蓄投资、住房购买、伤残和健康保险、应急金、子女教育金、退休金、遗产等在内一系列计划。
记者问:“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从上一辈到下一代,你都计划好了,但计划能赶上变化吗?”
杨一时语塞。在随后的交谈中,她向记者透露,股票、基金、外汇、黄金、债券、保险、信托、期货等一切跟投资理财有关的信息,近半年来她都在关注并比较着。今年年初,杨加入了“基民”大军。她的MSN的签名自此改为“成功投资,做中国的巴菲特”。
谈话不时被电话铃声打断,那是客户在咨询杨在淘宝、易趣的网店产品。“周六、周日开店,一天到晚得接30多个电话。”杨偏着头夹住电话听筒,在打电话的同时,她在键盘上打字的手指上下翻飞,那是在跟网聊的客户谈生意。
“基金赚复利,网店赚差价,工作赚薪水,三不耽误。”杨在北京某大型国企工作,工作较清闲,待遇也不错。2001年,她拿父母给她一次性付清的买房款按揭了三套房,如今,一套自住,两套卖出,她成了同班同学中的“款姐”。
当前,股市牛气冲天、汇市波澜起伏、基金收益翻倍,人们的投资热情在各种利好消息的刺激之下空前高涨。不少人像杨辰颖一样,有着投资冲动并且身体力行,可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她这样的资金实力和工作保障,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她那样的理智分析和好运气。
在碰壁中回归现实
“两头挨巴掌,一卖它就涨,一买它就跌,真受气。”郝新民一脸怨气,给记者诉苦道,这是他炒股以来自己第N次干这样的傻事了,而N+1次好像又在眼前。
当中国股市一扫前五年的颓废,进入2006年末的暴涨行情后,郝说自己“仿佛看到了股神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扎了进去”。然而,不到三个月的炒股经历,已让郝伤痕累累:在办公时间炒股,工作出了差错被降职;多年积蓄被套;房贷没有按期归还而被银行“严重警告”。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6年很多基金业绩动辄翻番,使得人们投资心理不稳定,盲目追求分红和大收益。而如果大家无节制地投资,基金投资可能反而会落到一个低谷,这样会与他们的心里预期产生一定的落差。
平静中守望财富梦想
很多人像郝新民一样,与2007年的大牛股邂逅,却并未踏上暴富的天梯。有人指出投资的“二八法则”,即20%的人赚钱,80%的人赔钱,不论是股市,还是开公司、办企业,都不会改变。
郝新民告诉记者,自己如今不会轻易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迷惑,学着盯那些可能会成为龙头的股种,开始“放长线钓鱼,而不是在混乱中和别人一起混水摸鱼”。
目前我国的基金投资热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担忧。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袁增霆对本报记者表示,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技术方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加上投资心理还不够成熟,易受当前的市场宣扬等渠道的影响,导致百姓对基金抢购成风。
袁增霆同时指出,对房地产商而言,他们已经在投资前期获得了足够的利润,因此,老百姓对房地产的投资会有所下降。桂浩明补充说,从长远来看,房产投资还是会有的,就目前而言,买房不是一个最佳的投资。现在市场的交易重心在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可能效益更明显。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孙东辉 葛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