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中国最大的两家商业银行中国银行(601988.SH,3988.HK)和工商银行(601398.SH,1398.HK)将同时公布业绩,而其中一直备受市场关注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对业绩的影响也将渐次浮出水面。
得益于2007年资本市场的成绩,中国大多数银行利润将高企,但随着次贷危机的深入,在国际金融巨头接连爆出惊人损失之后,中国银行业或未能幸免。分析师称,中国银行在次贷方面的拨备预计还将增加150~160亿元人民币,在利润增速方面将会显著下降。
拨备远远不足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2007年9月30日),中国银行持有的次贷资产总余额约为79.47亿美元,其中次级抵押债券(SubprimeABS)74.51亿美元,无抵押债务责任担保债券(CDO)4.96亿美元。
中行相应为上述债券分别计提减值准备余额为1.86亿美元和2.87亿美元,拨备率分别为2.50%和57.86%。然而由于次贷危机在全球进一步恶化,上述拨备力度显然已经远远不够。陷足次贷最深的中行究竟会因提高拨备侵蚀多少利润,成为市场最大关注点。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认为,中国银行在次贷方面的拨备预计还将增加150~160亿元人民币,在利润增速方面将会显著下降,他预计增速在20%左右,这将远低于对其他银行60%增速的预估。但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上个月曾公开表示,该行2007年的利润将有明显增长。
拨备是对企业经营中可能已经构成的风险和损失作出准备,反映企业承担的风险和成本,直接冲减净资产,更真实地反应企业的经营水平和资产质量。而银行则可以通过调整拨备率来调整当年利润。合适的比率,应该既能覆盖一定的风险,又不过高的占用资金。
相比而言,工商银行2007年的利润预计较上年增长63%。其去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工商银行持有大约12亿美元的次级抵押债券。
未来一年银行业需防信用风险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次贷损失会造成银行的非信贷损失的增长,有可能会导致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的上升,但国外大型金融机构因为次贷损失而出售股权的“惨剧”并不会出现在中国的银行业上。
尽管存在次贷损失,但国内银行在资本充足率上足以应付,即使利用资本金来进行冲销,仍然可以保证充足率维持在8%以上。
《华尔街日报》援引惠誉国际评级中国业务的高级董事朱夏莲的话称,与全球金融机构当前的总体状况相比,中国银行的业绩其实不算糟糕。
郭田勇表示2008年仍看好国内银行业的发展前景,但银行业在未来一年内首要防范的是在目前信贷紧缩的条件下形成的信用风险。
受物价上涨影响,央行正努力加紧控制贷款增长,这将降低银行的利息收入。对于存贷差依然在整个收入中占大头的国内商业银行而言,必然会带来持续的压力。
而信贷紧缩的效应,通过企业或者个人的信用问题传导机制很容易形成不良资产。“比如房价的持续下降,可能造成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出现问题,这都容易诱发信用风险。”郭田勇认为。
昨日中国银行A股收报4.95元,跌1.98%。工商银行A股收报5.52元,跌3.16%。(王涛)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