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两个行业都属于专业性很强的领域,保险公司此前投资的都是房产、金融等相对熟悉的产业,投资医疗行业是第一次,双方都没有两个专业都能驾驭的人才。而医疗机构的专业性非常强,因此保险机构通常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对其进行考察评估。”韩小红说
虽然于去年9月实施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已明确鼓励保险机构投资、参股医疗机构,但经历了近一年时间,双方的结合却始终没有进入实质阶段。
《第一财经日报》昨日从北京慈铭健康体检连锁机构(下称“慈铭体检”)了解到,由于迟迟得不到保监会的批复,此前已达成合作协议的中国人寿参股慈铭体检一事,目前已陷入尴尬境界,这一保险机构入股医疗机构第一案的前景变得并不光明。
专业性太强成阻碍
“合作还在进行当中,但目前双方的兴趣都不太高了,心态也产生了变化。(合作)是不是做得下来,现在心里都没有底。”慈铭体检总裁韩小红对记者说。
按照此前的合作协议,中国人寿计划以参股的方式,获得慈铭体检30%~40%的股份,从而成为慈铭体检第一或并列第一大股东。而通过与中国人寿的合作,慈铭体检将从中国人寿诸多健康、疾病险种的体检中分一杯羹,从而保证充足客源。
“当时的想法是,我们可以不用在寻找客源上花大力气,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到企业发展上。”韩小红说。
然而,由于保险行业投资医疗机构此前并无先例,因此,保监会对此也相当谨慎,签订合作协议半年多来,保监会批复始终没有下来。
“事实上,两个行业都属于专业性很强的领域,保险公司此前投资的都是房产、金融等相对熟悉的产业,投资医疗行业是第一次,双方都没有两个专业都能驾驭的人才。而医疗机构的专业性非常强,因此保险机构通常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对其进行考察评估。”韩小红说。
“之前很多投资公司都来找过我们,我们都没有深入去谈,因为我们觉得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迟早会走到一起的。但现在看来,到底要不要做下去,还要看具体的条件了。”
融合尚需时间
事实上,除了中国人寿外,不少保险机构都已对医疗行业窥视已久,部分更是已经进入洽谈阶段。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例成功。
一位保险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目前投保人购买各类健康或疾病险种前没有强制体检流程,或随意提供体检报告,因此很容易在医疗机构的诱导和病人的主动要求下增加不必要、不合理的医疗费用,令保险公司赔付成本大大提高。大多数的健康险及疾病险由于投保人骗保等多种原因,都没有盈利。而这也成了保险机构希望与医疗机构合作的最大原因。
“目前,有些保险公司甚至想到自己办医院,但我觉得保险公司还是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医疗机构合作达成利益共享。”中国医师协会有关人士对记者说。
然而,此前并无交叉的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如今仍然如同两条平行线,这也为双方合作带来了困难。记者了解到,今年11月份,中国医师协会与中国保险协会将在上海举行研讨会,希望能为双方的合作搭建一个平台。(郭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