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就这么简单。您要是会网上申报,家门都不用出!”听到税务专管员这句脆生生的京片子,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安全研究与服务中心的马先生似乎仍有点不相信,他已顺顺当当地完成了收入申报。
3月15日下午3时许,马先生匆匆推开了位于西城区二龙路的北京市地税局金融街所的大门。10分钟后,他一身轻松地离开了。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实际跟想象大相径庭,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被人们简称为“12万收入申报”一事,正是典型的例子。
难易之间
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必须向税务部门申报所得。这是2006年底国家税务总局给全国“高收入人群”布置的“家庭作业”,限时2007年3月31日前完成。
截至3月1日,全国仅有40万人申报,其中广东省除深圳外的地区有10万人申报,北京4万多人,不到应申报人的五分之一。余下的大片国土上申报者寥寥:四川全省1600人,成都468人,南京4500人,杭州1.2万人……
3月26日,全国申报有望突破100万人,但仍与税总掌握的应报人数——300到400万人相距甚远!
出题者困惑了:题目很难吗?还是纳税人纳税意识不足?心存顾虑怕隐私被暴露?
纳税人也有疑问: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我的个税每月由单位代缴了,还申报干什么?我的收入到12万了吗?炒股赚的钱该怎么申报?我是外派人员,到底该在哪里申报?
“好麻烦啊!一想到这些,我的头都大了。”如果你有心问起身边的人,他们对于申报要么懵懂不知,要么就是如此畏难。
然而,从马先生的经历看,事情根本没这么复杂。
3月初,他接到了税务局的一封信,提醒他及时申报收入,同时还附上一张完税证明,证明老马2006年度已缴个税12441元。据悉,北京市共有350万纳税人收到了这样的完税单,其中25万年收入接近或达到12万元的纳税人还同时收到了提醒信。
拿着这两张纸,马先生先是跑到财务,查出应纳所得额,然后直奔税务所完成申报。
难易之间,其实只需税务部门多一点服务意识,只需纳税人多一点配合和尝试。
权利义务之间
3月7日下午,一位顾客面带恳求找到工商银行深圳莲花北支行值班经理马家馨,问银行可否为她交过的利息税提供完税凭证。
“是啊,从来没人提过这样的要求。顾客说她要用来进行收入申报。”马家馨很负责地抄起电话,询问支行总会计师如何处理。可惜对方也没有答案。
几分钟之后,不远处的建设银行接待这位顾客时表示,银行仅仅负责代扣代缴,无法代替税务部门提供完税单。顾客如有需求,可自行打印对账单,银行加盖业务章以兹证明。
有热心人提醒该顾客拨打国税局热线电话。咨询的结果是,税务部门不能提供完税证明,顾客可用存折作证。
一张完税单,纸薄用处大。办理出国签证,进行免税抵扣和避免双重征税时,都有重要作用。
可惜,并不是所有的纳税人,在缴纳个税之后能像文章开头说的老马那样拿到完税证明。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仅有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省等部分地区的520万名纳税人享受到此权利。2006年这个数字有所扩大,但还不能覆盖全部纳税人。而且,这些人所缴过的林林总总的税,也未必都能拿到完税证明,其中就包括利息税、股息税、股票印花税。
“你知道自己一年到头交过多少税吗?”这是个可以问倒大多数人的问题。
相比之下,其他很多国家的纳税人甚至连每一次消费,都可以清楚地从收据上看到商品的价格和税款分别是多少。而政府对税款的使用,也是层层监督,透明度很高。
纳税者有纳税者的权利与义务,同理,征税者也有征税者的权利与义务。看似对立的两者之间,应该是平等的。
奖惩之间
半职业股民柯辉,是最喜欢赚快钱的短线客。
“没办法,一大家子人等我养活呢!”30岁出头,他有着典型的“421”家庭结构——供养4个老人和1个孩子,手头经常吃紧。
说话间,从证券部打印机里吐出的交割单让他瞪大了眼睛:2006年他以20多万元本金,平均每3天买卖一次,创造了4300万元的成交量,仅印花税就交去4.3万元。
“幸好去年行情好赚了钱,补上了熊市时的亏空。”柯辉还“晒”出他特意准备好的工资单——最近4年,他每年税后工资约9万,缴纳个税在1万上下。
近来,为督促申报,对于逾期不报者,在北京的,将被税务局请去“喝茶”;在深圳的,可能被当作污点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国家税务总局则明确,最高可处以1万元罚款。
“我们都是老老实实的纳税人,为什么还这么吓我们呢?就不能学学人家香港,以奖代惩,申报有奖,鼓励纳税人去申报呢?”柯辉说。
只有死亡和纳税是无法逃避的。奖惩之间,对于纳税者是纳税光荣的示范效应,而非国家公器在后的威慑;对征税者,则是对衣食父母尊重和关爱的开始,而非官老爷兴师问罪的坏脸色。(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