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0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正庆日前在接受多家媒体记者联合专访时表示,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的重大转折得来不易,要更加珍惜。
2001年6月以来,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相背离,中国资本市场却持续四年低迷,这是不正常的。出现这样的局面,周正庆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原因之一是对发展资本市场的认识上出现了问题,社会上流传一种错误的舆论,从根本上否定中国的资本市场,鼓吹要“推倒重来”。这种舆论的误导,给资本市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周正庆指出,要贯彻和落实好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建设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就必须结合前几年的发展历史,对当前资本市场进行正确的分析,进而更好地对未来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和判断。在周正庆看来,有五个方面的因素促成了2006年的转折。
首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发展资本市场高度重视,作出重要的战略部署和正确的政策决策,这是出现转折性变化的首要原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这一提法在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史上是第一次。随后,“国九条”把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作为战略任务提出来,后续的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出台,都是对这一战略方针的具体落实。
其次,法律环境的完善显然有利于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周正庆认为,2005年12月,《公司法》和《证券法》的全面修订,对不利于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影响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某些限制性规定做了适当调整。“如果没有《证券法》的修改,把依法拓宽资金入市渠道列入法律规定范围,保险等方面的合规资金就不可能进入股市;若不是对逐步实施综合经营留下法律空间,商业银行也不可能逐步进入资本市场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开展与证券相关的业务;修订后的《证券法》对融资融券、金融衍生工具等也都留下了法律空间。”
第三,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解决了长期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而且从根本上消除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类股东的并存,同股不同权,相互干扰的不正常局面。基础性制度建设得到加强。
第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为资本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货币市场资金流动性比较宽松,使前两年资本市场资金短缺的状况逐渐扭转。同时,广大投资者投资需求的增长,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
第五,资本市场规范程度和监管水平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与效益水平不断提高,也是促使股市走出低迷的重要原因。
周正庆说,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的重大转折性变化,是多方面努力的成果,是长期以来不断加强和深化各方面改革的结果。它得来不易,更加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