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今年将斥资60亿—80亿美元到海外搞收购,收购对象涉及土地、铁矿石、机械设备等。日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表示,重庆市不仅要吸引更多外资来渝投资发展,更要趁国际金融危机资本缩水的时机,大胆走出去,做好海外收购。(5月10日《重庆晚报》)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一些土地、设备价格确实会有一定幅度下降,但是否真的如同黄副市长所说的那样,“过去你10元钱买的东西,现在2元即可买到”?恐怕未必,虽然这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但也反映出某些地方决策者简单化看问题的思维模式。
当然,“海外抄底”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但从逻辑上来讲,金融危机背景下,只要不是急需用钱,持有设备、土地等固定资产是最为保险的,国外的“资本家”不都是傻子,他们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在这个时候,国外各大公司都在缩减投资,不存在着急需用钱的情况,因此,对资金的需求量并不会很大,“好东西”他们会紧紧握在手中,并不会急于变卖。
确实,海外还存在着一些倒闭的企业。且不说这些倒闭企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即便收购倒闭企业确实是机会,但机会往往伴随着风险,如何保证海外抄底买到的是精品,而非一堆“垃圾”?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如果不抱着谨慎、客观的态度,很可能会让80亿美元成为一笔高昂的学费。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到世界抄底,结果大多亏损回家,这样的教训值得牢记。
从程序上来看,笔者以为80亿美元海外抄底,不仅要做可行性论证,更要做不可行性论证,要尽可能多地让各类专家、民意代表参与到论证之中,让这两种论证相互博弈,从中选择最佳方案,只有这样,决策才会具有科学性、客观性。(欧木华)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