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国会刚通过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中,引起极大争议的“购买美国货”条款赫然在目。分析人士指出,这一贸易保护主义条款违背公平贸易精神,同时将矛头对准了发展中国家。
根据该条款,使用“新政”资金的公共工程,必须使用“国产”钢铁和其他制成品,前提之一是“不违背美国对国际协定的承诺”。所谓美国的国际协定承诺,主要是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根据前者,加拿大、墨西哥享有“豁免权”;根据后者,欧盟、日本、瑞士、韩国等约40个世贸成员不受限制。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除墨西哥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外,能够被美国“网开一面”的绝大多数都是发达经济体。换言之,“购买美国货”条款中颇具缓和色彩的“不违背美国对国际协定的承诺”,实际是对发达经济体示好,而仍将众多发展中经济体企业拒之门外。
当然,为挽回国际形象,美国官员称,最不发达国家的产品可享受和加拿大与欧盟同等待遇;另外,根据“购买美国货”条款,如果美国制造的钢铁或其他制成品“产量不足或质量不合格”,或者“购买美国货”会导致整个工程耗资再增加25%,可以不“购买美国货”。
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些前提都不足以改变该条款贸易保护主义的性质。最不发达国家对美出口很少且竞争力弱,尤其是钢铁等制成品竞争力不强,因此受益非常有限;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美国或相关国家完全可以让其制成品价格不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25%,成功竞标相关工程项目。
尽管加拿大享有“豁免权”,加总理哈珀也表示,修改后的“购买美国货”条款虽有所改进,但仍含有保护主义内容,加拿大对此感到担忧。同时,包括美国商会在内的许多美国商界组织都警告,这一条款很可能引发贸易战,并使美国经济得不偿失。
美国前贸易代表希尔斯对新华社记者表示,这一条款出台非常不理智,因为这是让政府将巨资浪费在昂贵的美国钢铁等产品上,而这些钱应节省下来为美国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
需要指出的是,“购买美国货”条款违背了美国的国际承诺。去年11月份美国主持召开二十国集团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承诺要“反对保护主义”,并在未来12个月“避免设置新的贸易壁垒”。3个月过去了,美国的承诺言犹在耳,但做法已背道而驰。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伯顿·马尔基尔前不久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指出,美国应支持双赢政策。“购买美国货”条款只会招来他国报复,并可能让‘以邻为壑’的政策在全球盛行,其结果既不利于美国经济,更有害于发展中国家福祉。(刘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