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春节期间,走访浙江杭州的各大商场、超市、旅游景点,不时可以感受到手持“杭州市民消费券”进行消费的市民脸上洋溢着的幸福。春节黄金周杭州消费市场的异常红火,引发了人们对消费券这一拉动内需方式的再次关注。专家认为,春节消费的红火表明民间购买力仍在,关键是如何“启动”消费。
消费券使用以超市为主
持券消费可享让利折扣,百姓商家双双受益
2月1日,农历正月初七,记者来到杭州凤起路的联华超市,只见人头攒动,几乎每个收银台前都排起长队。记者注意到,超市收银台前挂出了“欢迎使用杭州市民消费券”的条幅。
住在附近的沈先美老人说,使用消费券能够享受到商家的优惠,20元面值的消费券能当21元使用。他当天在超市买了一包吃的,用掉3张消费券,其余的券,还可以再来逛几回。
杭州市政府在春节前夕派发了1亿元消费券,使市区范围内6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困难群体、中小学生等受益,被人们称作是新春“大礼包”。
消费券发放标准为中小学生每人100元,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每人200元,符合多项条件的相关人员可重复领取。使用期限为2009年1月24日至2009年4月30日。
在苏宁电器庆春路店,杭州市民陈佳源一家在热水器柜台前,选中了一台2000元左右的热水器。他说,家里老人领到了消费券,加起来有600元,知道他们刚装修新房,就把消费券送给小两口作“红包”。
杭州市规定,使用消费券到指定销售点购买杭州产彩电、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四类产品,可享受按消费券面值增加18%的优惠。而被纳入消费券指定消费范围的杭州本土家电企业大多迎来一个销售旺季。
“今年春节卖出的洗衣机,是去年同期的3倍。购买这些产品的顾客八成用了消费券。”杭州金鱼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瑞德说。
据杭州市贸易局统计,消费券使用以超市为主。有关人士分析,因为市民领到的消费券多在几百元,买太贵的东西也不合算,所以超市的食品、滋补品最受青睐。
可持券看电影、逛景点
消费券引发文化、旅游消费热潮
今年春节,杭州的电影院票房堪称全天火爆,其中就有消费券的“功劳”。
庆春电影大世界总经理刘敏健说:“以往春节大多只是上午半价时比较火爆,但今年春节长假期间,售票处总是排着长长的队。”
据奥斯卡电影大世界统计,春节票房收入中,约有15%来自于消费券,而因为观众很多是整个家庭出动,消费券并不足以支付全家人的观影费用,所以消费券所带动的票房可能达到30%左右。
在杭州市文一路的翠苑电影大世界,记者碰到了拿着消费券和妈妈一道来看电影的三年级学生胡毅锋。“我有消费券,这次是我请妈妈来看电影《喜羊羊和灰太狼》。”胡毅锋说,看完电影剩下的券他要到新华书店去买书。
据了解,虽然旅游消费类的指定消费点和用券量比不上商贸行业,但也在春节期间迎来了用券高潮。据杭州市假日办初步统计,仅西湖景区各景点收到的消费券就已达9.88万元。
7天花掉3000万消费券
专家建议研究平淡期如何刺激百姓消费需求
杭州市贸易局统计,商贸行业回收消费券速度惊人。仅1月24日—30日7天,杭州城区商贸行业累计回收消费券157.5万张,总计金额3150万元,约占本市发放量的31.5%。
而通过发放消费券,刺激可能因金融危机导致低迷的假日经济,已成为长三角多个城市共同的“非常选择”。
有人指出,排除春节节日出游高峰的因素,长远来看,这些消费券究竟能够从多大程度上刺激消费还有待观察。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认为,老百姓的购买力是存在的,毕竟30年改革开放积累了大量的民间财富。春节过后,商业和旅游市场将会进入一个平淡期,各方要研究如何持续刺激百姓的消费欲望,让消费者真正得实惠。(综合江南、翁迪凯及新华社报道)
专家观点——
消费券如何更好“劝”消费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邹东涛:
在此次经济危机中,为激活市场需求,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都出台了大量举措。但国家投入的巨额救市资金转化的消费基金并不可能全部成为即期的消费行为和购买能力,将有新的一部分沉淀为存款,使得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消费券的基本使用特点是短期内的即期消费——期内不用,过期作废,这种“强制消费”对拉动内需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对消费券的作用也要客观理性看待。首先,它作为一种反危机手段,只能限制在一定的较低收入人群,如果在不贫困特别是富裕人群中发放,就会产生“消费挤出效应”:这些人群把原本打算的消费支出储存起来,这样实际上并不增加总的消费支出。因此为了确保公平,政府发放“消费券”首先要对“较低收入人群”进行科学准确的把握;其次,对“消费券”的发放要选在“十一”、春节等特定消费集中时段,在平时则不一定奏效;第三,消费券的发放应该由各地灵活运用,目前不太适合全国统一发放。因为全国各地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有着较大的差异,很难“全国一盘棋”;第四,也不能把消费券看作应对危机的唯一灵丹妙药。任何国家的反危机都需要“一束”或“一揽子”举措相互配套,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