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席卷之下,给全民发钱发股票的声音,骤然响亮了起来。1月20日,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在出席某访谈时表示,“为了刺激经济,中国现在可以把国家的股票发给老百姓”(《北京晨报》1月21日)。无独有偶,《证券日报》1月21日头版发整版文章,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角度分析后,建议“给每人发 1000元”。
举目四顾,无论是周边国家或地区,还是国内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近期已在“发红包”、“发消费券”,确有“还富于民”、“拉动消费”的效应。在这种背景下,全民发钱发股票至少“听起来很美”——我们人人都将是受益者,似乎找不到理由反对这类建议。可是,究竟国情如何呢?
的确,我们的GDP增长很快,财政增收势头很猛,实力远非昔日可比。但别忘了,我们仍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最大的国情就是:一旦给各项数字的头上戴个“人均”的帽子,立即就会被打出仍处于较低水平的原形。在貌似雄厚的财政收入背后,我们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最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方面,尚且存在严重的“投入不足、欠账不少”的问题,全民发钱发股票的底气根本不足。
“每人发1000元”的建议,意味着需要高达1.3万亿元财政资金。那么,不妨先把这1.3万亿元掏出来,集中力量解决以下突出问题:教师工资拖欠,民办教师转公办难,贫困生失学欠费欠贷,“普九”历史欠账,全民医保缺位,医药分离缓慢,养老金窟窿巨大等等。假如连这些最基本的社会问题都解决不了,哪里还有资格谈论“每人发1000元”?以此为背景观之,那些提出“每人发1000元”建议的人士,只怕多半也是吃饱喝足没事干的人,才有时间和精力玩这种“噱头”。
至于“全民发股票”的建议,那就更不靠谱了。股市已跌成这么个“熊样”,割肉出逃的散户尚且心有余悸,被死死套牢的散户更是欲哭无泪,还想把全国13亿人民全部套进去吗?“全民发股票”将实现“全民炒股”,受益最大的恐怕不是普通老百姓,仍是那些在股市里游弋的“大嘴”,以及跟这些“大嘴”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权贵资本。莫忘记一个血的教训:苏联“休克疗法”内容之一正是“全民发股票”,结果是老百姓手里的股票被收购,最终造就了一批暴富的垄断寡头,国有资产也被瓜分殆尽,实在是误国误民。
经济学教科书中有句经典名言,告诫那些容易头脑发热的学生,研究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之时,必须保持“热切的心情和冷静的头脑”。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人们对于拉动内需之类颇有“热切的心情”,却也更容易在慌乱中失去“冷静的头脑”。其实,不管内外部经济形势如何变化,都得结合实际量力而行,“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注重解决最为基本的社会问题,确保每个人都能安然度过寒冬。像“全民发钱发股票”之类,听起来“很美很温馨”,不过只能做饭桌上的笑谈。
行文至此,不由联想起另一则新闻:年终奖缩水的大背景之下,一家企业甚至给员工每人发袋馒头,寓意“蒸蒸日上”(《现代快报》1月21日)。且不说馒头的寓意如何,在许多人还不能解决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时,哪怕给全民每人发一个热馒头,都比发股票来得更靠谱。(宣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