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楼市拉动内需,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近日考察房市时,当场买下一套80多平方米的住宅;该市规划局局长则在当地某电视台一栏目中极力推销楼盘,并高喊“买房就是爱国”。
犹记得,一个月前,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在某论坛上称“现在买房,就是爱国”;一周前,《瞭望新闻周刊》刊登文章指出,“积极消费就是爱国”……这些“爱国论”都引发不小的争议。
诚然,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买房、消费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官员、学者善意的初衷可以理解。但是,在买房、消费与爱国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爱国不是用金钱指标可以衡量的。无论投资还是消费,都要讲求理性和量入为出,正视自己的支付能力和水平。人们之所以不能放心大胆地去买房、消费,并不是因为不爱国或者不愿意,而是经济条件不允许,或者还有后顾之忧。比如,一些城市的房价仍较高,百姓无力购买;家人看病、子女上学等需要资金保障,百姓不敢拿出更多钱投资房市;经济危机会持续多久、影响会有多大,都是未知数,买了房子还不起房贷怎么办,百姓有此担忧……
要消除对危机的恐惧和迷茫,只靠爱国主义号召还远远不够,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才是关键。比如,通过宏观调控措施引导开发商降低房价,进而回归到合乎成本的价位;增加医疗、教育、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财政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扩大就业,使更多的人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等等。
为什么不用爱国主义去号召一下开发商、企业,以及政府职能部门,让他们盖些“爱国”房、做些“爱国”商品、推出更多的“爱国”政策?所谓“共克时艰”,就该让大家都来出一份力。(林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