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困难,小民做点贡献以帮助祖国渡过难关,听起来天经地义。更何况,这一次国家的难处只在经济领域,要求小百姓做的,就是“花钱”二字而已。
不过,到了有文化和有政治觉悟的人的嘴里,此时花钱的意义就陡然提升,叫做“积极消费就是爱国”!近期,不少学者正热烈倡议。北京还有政协委员提议单位和个人要把一年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并表示“如果政府允许,我愿意拿出我的精力和财力去推动这个事情”。其情可嘉。
花钱是绝大多数人所愿意的,爱国也是公民的基本情操。花钱就是爱国,这样的好事头一次听说!不过,我相信很多人面对这样的好事,有心无力,徒唤奈何。因为爱国心几乎人人有之,但以目前的国情,敢拿花钱去爱国的,要远比拿口号去爱国的人要少。
道理很简单。中国小民的确喜欢把钱放在银行里,哪怕没有什么利息。但如此热衷于把钱送到银行的原因,当然不是为提高国民储蓄率,而是确有需要。有人存钱为防老,有人存钱防病灾,还有人存钱为了下一代,也就是孩子上学。也有年轻的要买房的。如果积极响应号召,到银行排队取钱,积极花钱促进内需,消费爱国是做到了,但接下来看到的是,老来积蓄不够,生病看不起,孩子学费年年上涨,买房也无着落。到时候这日子又怎么过呢?一句话,诸多小民不敢花钱,不是不爱国,而是没有强大的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作支撑,怎么敢大把大把花钱呢?
这么说也有太过笼统之嫌。毕竟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长举世瞩目,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生活没有保障。恰恰相反,我们也有很多人有强大的既得利益做后盾,要不有养老保险、有医疗保障,要不手中存款或权力不仅足以让自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而且连自己的孩子都享用不完。这些“社会精英”,就是不打出爱国的旗号,消费也是难免的。学者和委员们何不趁此机会,或作文章、或作发言,鼓励这些精英而富起来者,在享受到经济改革带来的好处时,在经济困难时候,消费方面更进一步,更加积极,大张旗鼓地潇洒消费呢?(钱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