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晓灵认为,由于统计科学性和地方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应该取消地方政府GDP的统计。(12月29日《新京报》)
吴晓灵委员有两个理由:从统计科学性分析,国家能够出GDP的统计数据是因为有国界,把进口和出口相抵之后的净额计入GDP,但是国内地区之间没有海关,货物的进出会产生重复统计的问题,造成地方GDP不准确,对数据造假留下隐患;此外,地方GDP成了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造假提供了动力。所以应该把GDP指标从地方指标中取消,地方只管卫生、教育、就业、环保这些硬性指标,只有让地方政府对环境和公共服务负责,才能够彻底纠正现存的不科学的发展观。
坊间广为流传着这样的对联:“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横批“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地方GDP统计标准的不统一、不规范、不科学的情况确实存在,甚至数字造假的情况也存在,“唯GDP论”的政绩观及其不良影响也是一个客观现实。所以说,吴晓灵委员所说的情况和她指出的地方政府的责任重点,都没有问题,但是要解决问题、要达到目的,取消地方政府的GDP统计是不是釜底抽薪之举呢?恐怕不然。
最根本的道理在于,“唯GDP论”或者说“GDP崇拜”和“GDP统计”是两回事。GDP是一个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如果地方政府对于GDP心中无数,就可能带来经济发展的盲目。拿教育来做例子,很多学校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的影响,采取了取消排名、不公布分数的措施,但决不是考试不计算和统计分数。否则学生的学习就缺少了一个最基本的指标。经济发展也一样,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需要抵制和反对的是“唯GDP论”“GDP崇拜”,而不是“GDP统计”,而不是不允许地方GDP作为一项指标存在。
另一个方面,统计数字不科学或数字注水、数字造假,不是“唯GDP论”或“GDP崇拜”带来的。正常说来,“唯GDP论”只会直接带来片面注重经济发展,而不会必然带来数字注水。如果说卫生、教育、就业、环保都是“硬性指标”,那么哪个指标硬得过经济指标?如果经济指标可以注水,其他指标要注水只会更容易。而任何指标都需要统计数字,任何指标变成数字,都有注水的可能。如果“地方GDP成了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就会“为造假提供了动力”,那么按照这个道理,任何指标成了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都会“为造假提供动力”。所以只有公开才能保证公正,数字统计也是一个道理。造假或不造假的真正动力在哪里?在于政绩如何评价。政绩观扭曲与不扭曲的关键是什么?在于政绩评价从何而来。是仅仅从上面来,还是从下面来。只有民意出官,才会官出民意。民意成为硬指标,摆弄数字的积极性自然消解。(麦小迈)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