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障GDP统计的客观性,可以加大对数据造假者的处罚力度,还可以鼓励和培育更多的民间中立的统计调查机构。然而,根本解决之道还在于改变以往唯GDP的政绩评价机制,将官员是否为老百姓办实事作为考核的最重要指标。一旦数字不能出干部,一旦官员政绩由老百姓决定,GDP数据注水还有什么意义?
据北京媒体报道,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审议统计法修订草案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晓灵认为,由于统计科学性和地方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应该取消地方政府GDP的统计。
GDP统计有假是老问题。2006年,国家与地方两级之间GDP相差8048亿元;2007年,这个差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又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了50%,达1.2464万亿元。这其中,固然有吴晓灵委员所说“重复统计”等统计科学性的问题,更大的原因恐怕在于如她所言“地方GDP成了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造假制造了动力”。
由于GDP、财政收入等数据是干部考核的主要依据,有些地方官员便打起了“数字造假”的主意。一些官员之所以无视统计法的存在,除了期望“数字出政绩”外,还有“对上不对下”的思想在作祟。安徽省原副省长、贪官王怀忠有句“名言”:“能不能上,关键不是让百姓看到政绩,而是要让领导看到政绩。”为突出政绩,GDP数字“注水”俨然已成了官场潜规则。
为了规避GDP统计造假问题,“取消地方政府GDP的统计”也是一个办法,但却不是根本解决之道。一方面,国家统计局的分支机构仍然设在地方,也就为地方官员干预统计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即便统计分支机构与地方财政脱钩,难保又不会出现“跑部前进”现象。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的腐败表明,即便是清水衙门,只要有权力寻租就会产生腐败。
为了保障GDP统计的客观性,如朱永新委员所言“加大对数据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也是一种手段:通过严惩那些擅自修改GDP数据或干扰统计工作的官员,加大统计造假违法违规成本,从某种程度上也能增加各地上报GDP的真实性。
笔者以为,在政府统计机构之外,还可以鼓励和培育更多的民间中立的统计调查机构。事实上,在日美等发达国家都有这样的民间GDP统计机构。中立机构可以和政府保持一定距离,免于来自权力的压力和影响,确保数据不被篡改,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真实性。而政府的责任是对这些调查机构和调查活动进行监督与规范。将来,这些民间统计机构也能在官员满意度调查等方面发挥作用,成为政府决策与问责的重要参照系。
当然,GDP统计造假的根本解决之道,还在于剥离地方官员对GDP的政绩依赖。单纯以GDP数据考核官员政绩,近些年来已日益证明弊端甚多。因此,有必要改变以往的唯GDP的政绩评价机制,将官员是否为老百姓办实事作为考核官员的最重要指标。一旦数字不再出干部,一旦官员政绩由老百姓决定,GDP数据注水还有什么意义?
有利益的地方就可能产生腐败,有利益的统计便会有虚假。只有将GDP数据与官员政绩分开,将GDP统计机构与官场利益彻底剥离的时候,“要政绩的时候是一个数字,要补助的时候又是一个数字”这类GDP统计造假的笑话才不会出现。(刘义昆)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