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把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寄托在国际市场,是拿13亿人的生存开玩笑。每年全球粮食交易量才2亿多吨,而中国每年粮食需求为5亿吨,中国如果缺粮,谁供应得起?
24日,茅于轼出任理事长的北京天则研究所发布“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的研究报告,称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耕地保护会导致房价大涨。对此,与会的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怒而退场(《每日经济新闻》12月25日)。
笔者认为,天则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与茅于轼教授在会上大肆炮轰18亿亩耕地红线的论点是非常错误的。
茅于轼认为,中国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主要有两个论据:一是国内已经解决了粮食的生产和分配问题;二是国外有足够的粮食生产和全球化的市场。因此得出结论:中国发生饥荒的可能性即使不等于零,也是微乎其微的。实际上,茅于轼教授忘记了中国的一个最大国情——13亿人口,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粮食确实取得了连续五年的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中央这几年对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但同时必须看到,这几年天公作美,自然灾害少,也是粮食增产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靠天吃饭”的状况,13亿人的饭碗远不是“铁饭碗”。
至于茅于轼谈到的“国外有足够的粮食生产和全球化的市场”问题,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观点。把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寄托在国际市场,是拿13亿人的生存开玩笑。数据显示,每年全球粮食交易量才2亿多吨,而中国每年粮食需求为5亿吨,中国如果缺粮,谁供应得起?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比如,饥荒、战争、贸易争端等,粮食供应就更加没保障了。去年底今年初世界性粮食危机,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茅于轼认为,耕地和粮食产量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我国改革以后的30年人口增加了45%,粮食产量增加了60%,而耕地是减少的,粮食单位产量的大幅提高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的。我认为,这番话只能说明我国农业科研取得的成果。土地虽然在减少,但是必须有一个极限。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对粮食产量的促进是有一个度的。要求1亿亩耕地产出10500亿斤粮食,起码在相当长时间里无法实现。18亿亩耕地,人均一亩三分八,仅仅能够维持13亿人的口粮需求,加上工业用粮,中国粮食缺口并不小。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才能养活中国13亿人口。
茅教授称,目前保护耕地面积政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房地产的价格大幅度上升;延缓和束缚了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几亿人口要进城不可能不占用农地。笔者认为,在土地国有化阶段,土地数量并不是决定土地价格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之所以不断攀高,主要是地方土地财政和唯GDP政绩导致的,并不是当前耕地保护政策导致土地价格高涨进而导致房价上涨的。
笔者对茅教授把城市化理解为几亿人口都要进城,不敢苟同。中国8亿农民的国情,决定了城市化、城镇化只能通过改造就近乡镇等措施实施本土城镇化。
综上所述,炮轰18亿亩耕地红线是向社会发出了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危害和影响将是十分严重的。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说: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可动摇。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