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这是货币政策性质和货币政策调控方向的重大转变。在笔者看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至少包括三重含义。
其一,适度扩张型货币政策适用于经济显著减速或即将进入下降周期的经济环境,实施目的在于维护经济增长的动力,遏制经济下滑,确保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很显然,这种货币政策与我国现实的宏观经济态势是吻合的。
其二,这种政策无论是在质的规定上,还是在“量”的变化上,都有别于从紧的货币政策。质的规定自不待言,“量”的变化也是如此。尽管没有一个可以用来衡量“适度”的公认的、统一的标准,但体现货币政策能量和实施程度的一些宏观金融变量指标,如贷款增量、贷款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的总体水平,应明显高于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时期。
其三,以扩张信贷规模和降息为主基调的信贷政策与利率政策,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承担着主要角色,而汇率政策的作用也不应低估。面对我国出口下滑导致外部需求明显萎缩的情况,应改变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加大人民币汇率向下浮动的幅度。
在这里有必要着重谈一下贷款增量。该金融变量是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调控指标。这一指标的实现情况与央行确定的计划年度的调控数值之间的差距,一直以来是央行和金融理论界判断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和宏观金融形势的重要依据。
尽管央行现已不再确定这一指标计划年度的调控数值,但人们仍习惯于把这一指标的当期数值和历史同期,特别是去年同期进行对比来说明问题。应该说,这种对比本身无可厚非,但对比过程中有一个怎样用客观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贷款增量增减变化的问题。
影响贷款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因素在不同年度的分布存在差异。比如,今年严重的冰冻、地震灾害所引发的灾后重建问题,就是导致贷款增加的重要突发性因素。
还应看到,我国经济总量的“盘子”在逐年扩大,在经济总量逐年递增的基础上还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贷款增量也应该是逐年增加的。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
因此,不能仅仅因为某个时间段贷款增量较之历史同期增加较多,就判定贷款增量不正常或是认为宏观金融运行出了问题。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贷款增量规模应该较前一时期有明显的放大。(苑德军 银河证券公司高级经济学家、教授)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