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为要改变眼前经济困境,而使经济结构调整出现停顿,甚至走回头路
为了在金融危机下保经济增长,中国政府近期连下“猛药”:先是铁道部门宣布国务院批复了2万亿元铁路建设计划,其后交通运输部门也透露出未来3-5年内5万亿元投资公路、水路、港口和码头的建设计划,最新的大手笔则是国务院确定的今明两年投资4万亿元的计划。
这多剂“猛药”构成了近10年罕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笔者看来,这已经不是在刺激内需,而是在居民消费需求不强的情况下,通过政府强力推动来创造内需。
不过,仔细剖析上述宏伟计划,会发现其中带有“水分”。铁道部的2万亿元投资计划,并不是新增2万亿,而是包含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的铁路建设规划,铁道部自己承认,其中在建项目的投资规模已经超过了1.2万亿。照此计算,真正的新增投资只有8000亿左右。而交通运输部门的5万亿元规划,据称是在“保证原来的投资完成的基础上,新追加的2万亿以上的投资规模。”
即使在国务院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也并非全部是新增投资。比如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过去就准备了1万亿元的重建投资安排;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也包括了相关部门的部分投资建设计划。此外,4万亿元并非全部来自中央的投资,也包括由公共投资所带动的地方财政及民间投资。这意味着,4万亿投资有部分还是有待实现的“期货”。
数万亿元的资金从何而来?这是另一个重要问题。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筹资渠道无非这样几个:一是中央和地方财政,会以增加预算内投资资金比重的形式出现。可以肯定的是,中央和地方财政不会大包大揽,只能是起到带动作用。二是银行贷款,包括商业贷款和政策性贷款,这可能是未来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如国家开发银行承诺,“十一五”期间向铁路建设提供2500亿元政策性贷款。三是中央政府增发长期建设国债,这种方式筹资的规模会受到国债规模的限制。四是企业债券融资。以铁道部为例,2006年和2007年发债总额分别为293亿元和400亿,而截至2008年10月,铁道部已发行1100亿元债券。相比建设总规模,债券融资的规模有限,而且并非所有的项目都适合发债。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市场的各种直接融资。
对于4万亿投资大计,国务院还要求各地各部门在执行时做到“快、重、稳、实”,这实际上等于向地方和部门开了口子,鼓励各级地方各显其能,动员各种资源来促投资、保增长。考虑到具体的筹资来源,可以判断,中央最主要的目的是向市场发出强烈信号,要强力改变当前市场的信心,从而带动起全社会的投资热情。因此,4万亿投资大计的象征意义与实际拉动意义同等重要。
中央吹响了大搞投资的冲锋号,但4万亿投资计划的效率如何?对未来中国经济会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不能不令人担心。很明显,目前的大规模投资计划是着眼于短期的“反周期”调节,以强力投资扭转经济可能大幅下滑的局面。但是,以大规模基建为主的投资,对于保经济增长数字有好处,但投资效率是值得怀疑的。更重要的是,政府推动的大规模投资挤占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对于当前正在提倡的扩大居民最终消费、调整经济结构等来说,并没有直接的作用。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之时,保增长当然是当务之争,但对于中国这个大国而言,宏观政策方向调整和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在掌握政策力度、平衡长短期目标上,必须相当谨慎,不能因为要改变眼前困境,而使经济结构调整出现停顿,甚至走回头路。(贺军 安邦咨询高级分析师)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