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11月10日《新京报》)
这十项措施,不仅发出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而且十分鲜明地趋向于民生工程投资,比如,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如果这4万亿元投资完全落实,不但可以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寒流,更可以集中偿还民生方面的欠账。
这十项措施获得了舆论普遍好评,有评论就认为这些措施“彰显中国能力”。但笔者更关心的是,这“4万亿元蛋糕”如何做,又如何分切?如何保证这4万亿元资金如期到位,资金分配是否科学合理?
毫无疑问,“4万亿元蛋糕”将由中央、地方政府和社会共同来投资。据财政部相关统计,仅今年1至6月,全国财政收入就达34808.19亿元,同比增长33.3%。但要意识到,不可预见性因素在增多,基础建设还很薄弱,财政收入开始下行,如此,财政投入能否及时、足额是对各级政府部门的很大考验。
在中央、地方、社会共同要做的“4万亿元蛋糕”中,显然最让人放心的是中央投资。据财政部负责人披露,2007年中央本级收入27749.16亿元,增长35.6%。而地方政府投资却让人有一丝忧虑。这是因为,很多地方政府主要依赖于“土地财政”,自从楼市去年底开始调整以来,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尤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背负着沉重的债务。显而易见,对经济发达地区而言,财政投入不成问题,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很难保证财政投入——这是近两年保障房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
几天前,突然传出“地方政府发债方案提交国务院”的消息,然而日前又从财政部传出消息称:地方发债还远没到操作层面—“地方发债近期不可能。”可见,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渠道短期内打不通,这更加剧了地方政府投资的压力。至于社会投资,还需要出台更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来支持。
从国务院的会议信息中,公众只看到“4万亿元蛋糕”足够大,却没有看到“蛋糕”具体如何分配。继铁道部两万亿元铁路投资计划上个月获批后,据说交通运输部门正在酝酿3~5年投资5万亿元的计划。如果这两个部门就切去不少“蛋糕”,再加上其他项目投资,留给民生工程的直接投资就少了。
值得注意的还有,怎样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和政绩工程。比如,国务院十项措施中提到了机场建设,而机场重复建设就存在于一些地方。再比如,一些地方不注重投资民生工程,却注重投资面子工程。
在笔者看来,做好“4万亿元蛋糕”,关键在于拓展地方政府融资渠道,保证地方有钱投入;中央、地方和社会要合理分配投资比例,出台配套措施。尤其是,各级政府要通过节省行政成本等办法开源节流。(冯海宁)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