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我国将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金融海啸以来经历四个月的经济调整过渡期结束,更意味着实施十年的从紧的货币政策至此全面转身。与此同时,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会议确定的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提振信心的作用立竿见影,消息公布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指大涨127点。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前三季度GDP增速回落至9.9%,第三季度回落为9%,增速面临进一步下滑的趋势。央行行长周小川预测,明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将大约在8%至9%之间。而要止住下滑趋势,确保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进行转变,这凸显了中国政府“保增长”的决心。
通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增长,在当前不少国内企业面临较大困难的情况下,称之为“及时雨”并不为过。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下滑和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地区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据有关报道,大到一些大型工厂,小到个体工商业者,受危机影响,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紧张问题。来自对因危机而停止运营乃至破产倒闭企业的研究指出,它们(倒闭企业)几乎遇到同样的问题,即贷款来源受阻,不少企业由于市场资金流动性降低,加上面对艰难的经营环境,最终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
“从紧货币政策”的核心在于“紧信贷”,与之相反,“宽松的货币政策”则意味着贷款更加方便,相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不少“落难”企业的“救急”乃至“救命”。当然,长期以来,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在获得信贷支持方面的环境一直不尽如人意,这与货币政策有关,也与当前的银行国有为主的金融体制信贷运营方式有一定关系。这一问题还有待在更广的层面持之以恒地改善。
我们常说,危机也是机遇。但怎样真正化危机为机遇,这就有一个通过适当的政策淘汰、拣选、培育企业与产业的问题。必须注意到,此次的“保增长”并非通常所谓的简单的“量的增长”,而是科学发展大命题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有质量的增长”。这一政策意图,在本次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转变上体现得十分清楚。无论是此前温家宝在其署名文章中提到的“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努力提高调控的灵活性”,还是政策中直言的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方面的贷款支持,还是增值税转型方案对企业技术改造的鼓励,都说明,宽不是盲目的宽,宽中是有紧的。
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也有一个如何化危机为机遇的问题。是主动顺应政策要求和发展趋势,通过危机转型升级、提升自我,还是继续停留在原有水平,这是企业必须做出的选择。如果说在从前平稳的环境下,一些企业虽毫无技术含量却依靠低工资、高污染、高能耗还能勉强获得生存、谋取利润的话,在危机当前的情况下,这种生存模式等于被判了死刑。毋庸讳言,企业亦有惰性,如果不进行技术改造就可以谋利,不会有企业愿意主动投钱搞研发。利用此次危机,通过适当的政策促使企业去改造升级,进而推动科学发展,这个时机要抓住,更要抓好。 (王文琦)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