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不是“变戏法”,它的作用只是分散和转移金融风险,而不能消灭风险。因此,基础金融资产的质量非常重要。我国银行首先要高度关注房地产贷款等一些基础信贷资产的质量。
在次贷危机中,美国市场上名目繁杂的金融衍生品常常成为被指责的对象。有国外媒体称,中国监管部门表示可能放弃推出金融衍生品的计划,一些企业领导人正在重新思考美国的经营模式。之前,中国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监管层可能阻止推出包括衍生品在内的新金融产品,把重点放在提升风险管理上(据《每日经济新闻》)。
的确,金融创新产品的过度开发和滥用是酿成本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近些年来,在传统的投行业务收益逐渐萎缩的情况下,美国各大投行迫于业绩压力,不断尝试新的金融产品创新,利用高杠杆拉动高收益。而且,这些创新产品的复杂性往往掩盖了产品自身暗藏的巨大风险,导致风险的不断积累。一些经过复杂数学模型计算出来的产品,大概除了设计者本人外,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其真实价值。
同时,在推销其打包的次级贷款的时候,各大投行还四处游说,夸大其词,基于投行长期以来的明星效应,不少机构对此深信不疑。如此,使得风险被迅速积聚和放大,并传导至全社会。
但另一方面,也需看到,金融创新不是“变戏法”,它的作用只是分散和转移金融风险,而不能消灭风险。因此,基础金融资产的质量非常重要。如果商业银行一开始发放的贷款不符合标准,或者说给不具还款能力的人发放贷款,那么无论如何包装、拆分、证券化,由于风险无法消除,终究还是会出问题。
2006年以前,美国住房市场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保持繁荣,随着房价不断攀升,市场投机现象越来越严重,加上一些银行在贷款审查程序上“放水”,大量收入较低、信用纪录较差的人群也加入贷款购房者大潮,为日后危机全面爆发埋下隐患。
当然,由于金融创新对这些基础资产的过度包装,一方面指出问题的时间被延缓,另一方面,就使得问题积攒到一个很大的量的时候,才出现这种集中性的爆发。
如此看来,汲取美国次债危机教训,我国银行首先要高度关注房地产贷款等一些基础信贷资产的质量。为此,各家银行应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系统,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测算,正确评价风险的状态与程度;继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分责、分权、制衡的有效内部监督制度,强化系统风险控制,只有自身免疫系统良好,才能抵抗外来病毒侵扰。
同时,加强和改善外部监管也尤为重要。金融监管应更贴近市场第一线,从金融机构业务末梢上出现的小问题抓起,使监管更具前瞻性和有效性。监管体系也要逐步顺应未来发展的趋势,就目前来说,为减少监管盲区,“一行三会”之间的协调有待加强。
还需把握好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关系。中国储蓄率比较高、银行资金来源较为充足,相比之下美国储蓄率低、银行存款少,在这种体制下,美国银行对包括资产证券化等工具的需求更强。由于面临的情况很不一样,因此我国的金融创新无须对美国简单模仿。(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