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曝光后,整个社会都在思考中国食品检验制度变革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完善政府的法定检测责任和义务,当然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前提,但食品问题频发,另一个问题同样值得思考:就是在政府监管出现缺漏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为什么没有完善的补救机制和措施?
笔者认为,如果要构建一个安全的食品市场(当然也包括更广泛的产品质量),除了政府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建立一套民间的质量监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政府监管出现问题的时候,仍然有制度确保消费者的安全。
先来看一下国外的经验,美国的产品质量检验和监督,包括政府和民间两套系统,政府的检测与中国国内比起来,只是检测项目和标准比我们严格。在民间检验体系方面,美国有一本杂志,其背后是一个民间组织,这个民间组织定期到市场上随机购买消费品,然后按照严格的检验程序和标准,对这些消费品的质量进行检验。检测报告出来后,他们将检测结果登载在这本杂志上。
更关键的是,这个民间组织的检测要比政府的检测更为详细,像食品行业,政府会按照法定项目检测,只要达标即可,而这个检测机构,却把每项检测的精确结果全部标出来。甚至还会检测许多国家法定检测范围之外的项目。这本每周出版一期的杂志,在消费者中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力。许多美国家庭都是根据这本杂志来指导自己的消费。企业也十分在意这家机构给自己的产品的检测结果,一旦出了问题,虽然不会被立即驱离市场,但该产品在消费者那里,已经名声扫地了。
类似这样的民间机构,并非美国所独有,欧盟,日本等国家都有,这一制度安排的好处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要面对政府和民间两套监督系统。一旦一套系统失效,另外一套系统还能继续发挥作用。因此,面对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效仿国外经验建立一套民间检测体系,实在必要。
有人也许会问,真正的民间检测机构,必须自己在消费市场上随机抽样购买产品,在企业不知情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公之于众。这需要投入相当多的金钱,谁会出这笔钱?如果企业来出,公正性又无法保证。我们还是来看美国的经验,美国的这家民间机构所有检测费用全程都是由自己来出,但是他们同时经营的杂志,在公布检测结果的同时,却是一家商业机构,这本商业杂志由于在消费者中影响甚大,它的商业运作非常成功。这样的经验告诉我们,民间检测虽然需要投入,却不一定没有收益。只要政府为开放这个市场制定政策,一定会有民间组织成长起来,来完成对产品质量的自发监督。并且还能通过监督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而创造商业价值。
□王志安(北京 媒体从业者)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