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7月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广东省情调研中心发布的《广东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及问题分析报告》显示:44%的民营企业家反映自己经常忙于跟职能部门跑关系忙公关而耗费精力;高达60%的民营企业家曾因为有关职能部门效率低、办事拖拉、程序繁杂而丧失发展新项目的机遇。
在国家关于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日益清晰、在“非公经济36条”等措施纷纷出台的今天,“跑关系”的旧话重提,怎么说也不是正常的现象。尤其是,上述数字产生于被认为是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推想一下,其它地方的情况是否更不乐观呢?
不管是为企业找“绿灯”、避免“吃拿卡拖”,抑或是将不合法的东西“跑”成“合法”……说到根子上,都是民企为了给自己寻找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同时也表明,有关部门对民营企业的管理还不够规范,一些政策过于笼统,存在诸多人为解释的空间。同时,一些管理者自身约束不强,或办事拖拉,也逼着民营企业家不得不“跑”,因为不“跑”就会丧失新项目,不“跑”就融不到资金,不疏通关系就会贻误商机。
经济学家厉以宁曾表示:我们在进一步改革中,实际上遇到了三个难题———政府职能转换、打破行业垄断和自主创新体制改革。这三个难题同样困扰着民企。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办事程序繁琐,效率不高,一些管理者行为不检点,地方“三乱”仍存在,这是其一;行业垄断打而不破,代价就是“民营企业经常受到政策上的不公平待遇”,这是其二;行业垄断打不破,自主创新就受阻碍,这是其三。为了应对这三个难题,民营企业家常常只能“跑关系忙公关”。
在我看来,如果说30年前、20年前“跑关系”是跑政策的话,那么今天的“跑关系”就是把已日渐清晰的政策给“跑”通顺、“跑”具体了。
对民营企业保护力最强的政策应该是“非公经济36条”,但即便是对这个政策,一些民营企业家的感受依然是:“‘36条’准入的门是个玻璃门,能看见里面,但还是进不去。”
“进不去”的原因在于相关政策还比较笼统,怎么解释,怎么操作,都掌握在地方管理机构那里,只有不断地“跑”,不断地“耗”,或许能够得门而入。由此可见,纵然国家出台了很多措施推动民营经济,但如果制度落实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不可否认,当前民营企业自身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从优化管理机制、主动创新等多个路径,为自己积蓄更多的力量。但作为为企业服务的管理部门,如何为民企创造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这应该是今天依然需要重视的问题。(毕诗成)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