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瑞士巴塞尔表示,中国加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加息不是遏制通货膨胀的唯一选择。对此一些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这一谈话是为日后采取加息政策埋下了伏笔。
果真如此吗?笔者并不认同。其实,纵观周小川近期在海外的所有言论,有关加息的表述更像是老调重弹,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他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言论。后者透露出的市场信号才更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周小川在6月26-27日参加第4届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和欧元体系中央银行高层研讨会时,针对记者问及“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还是价格趋势”时指出,“虽然经济学理论说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但实际上取决于人们如何去理解”。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当局的负责人,周小川关于通货膨胀问题的这一表述,充分体现出当下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先天局限性,这也就意味着市场关于加息等进一步过度紧缩货币政策即将出台的判断,存在巨大的疑问。
事实上,有关通货膨胀是不是完全属于货币问题,本身就是宏观经济理论界的重大争议问题之一。货币学派鼻祖弗里德曼的经典论述是“通货膨胀从来都是货币问题”;但是对于这一观点的质疑也并不缺乏,而质疑的要害就在于对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原因判断。
依据货币学派的观点,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减少社会货币资金的供给总量,继而抑制市场需求总量,从而起到平衡物价的作用。然而,成本推动型的病根并不在于需求过大,而在于供给不足。因此,紧缩货币政策对于此类通胀的作用是否有效令人怀疑。
当下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就集中体现为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成本推动,与海外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输入型混合通胀。两者推高物价的原因都在于供给方面,因而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单纯紧缩货币政策对于此类通胀的作用至少在理论上是存在疑问的。
事实上,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已经在宏微观经济层面引发明显的矛盾。在央行自己的财务账簿上,因为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呈现出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而在微观经济主体企业那里,多数中小企业的资金状况则早已是捉襟见肘。作为最敏感的市场资金信号,温州地区民间借贷利率最高居然已经达到月息10%,这意味着企业借贷资金年收益翻番尚不足以归还借款,民间资金紧缺状况极为堪忧。
由此,针对当下中国的通胀问题,紧缩性货币政策尽管在基调和方向上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但是,基于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加息不是遏制通货膨胀的唯一选择”或许才是货币政策当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马红漫 上海财经评论人 经济学博士)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