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在目前国内流动性充裕、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的情况下,作为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一定的上调空间。
流动性充裕局面不改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原因在于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体系中流动性充裕的局面没有改变。尽管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出现流动性紧张状况,但就全局而言,流动性过剩仍时刻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宏观调控的成效。
首先,我国新增的外汇储备仍然很多。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7566.4亿美元,其中4月份增长744.6亿美元,单月增幅超过今年1月份的616亿美元,创出单月外汇储备增长的历史新高。外汇占款增长成为推动基础货币投放的主导力量。4月份,我国贸易顺差为166.8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76亿美元。除去当月FDI及外贸顺差后,简单计算得出的“不可解释性外汇流入”达501.8亿美元。热钱加速流入已经成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动因。
其次,公开市场到期释放的流动性十分可观。6月份,公开市场到期释放的资金为4870亿元,仅低于2月份到期资金总量,其中到期票据约占七成,为3560亿元,而到期正回购为1310亿元。与公开市场操作相比,提高准备金率具有强制性与深度冻结的特点,因此央行在频繁进行公开操作的同时选择了继续上调准备金率。
第三,通胀压力仍然很大。前4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8.2%,是1996年以来的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上涨7.2%和10.3%,比上年同期提高4.3和6.3个百分点,向下游传导的压力加大。央行金融研究所日前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目前宏观经济运行的最大风险仍是物价全面上涨。“当前货币政策仍要立足于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从而为防止全面通胀提供一个偏紧的总需求约束环境,促进物价稳定。”
此外,由于股市低迷,大量资金转为银行存款,银行体系内流动性进一步增加。
准备金率或继续上调
达到17.5%这一历史最高水平后,准备金率是否还有上行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不应强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绝对上限,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多,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机制向国内体系注入流动性的局面不会改变。从商业银行看,目前银行的资金面比较充裕,人民币存款增加的速度也比较快。各家银行的资金充裕程度并不平均,可能中小银行受到的影响比较大,这也是为什么央行决定让存款类金融机构在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缴款的原因,这便于资金匮乏的银行筹措资金。
申银万国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则指出,本次上调后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最高水平,再考虑到2%左右的超额准备金率,总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接近20%。“我们认为准备金率的上调已经接近尾声。下半年准备金率还会上调,但频率将从上半年的6次缩小到2-3次。”
也有分析认为,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17.5%,对商业银行以及存款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不容忽视。17.5%的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每吸收1亿元存款,就有1750万元资金要被冻结到央行,可贷资金的减少可能会造成银行头寸紧张。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准备金率达到17.5%已接近极限,今后再上调的空间不大。(记者 任晓)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