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九日,“二○○七上海金融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沪港台的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论坛,为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建言献策,并就沪港台金融合作等议题展开讨论。 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
七月十九日,“二○○七上海金融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沪港台的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论坛,为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建言献策,并就沪港台金融合作等议题展开讨论。 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
“有哪些金融服务需求、金融需求的程度有多少,还有法治、监管、信息媒体等制度因素,将一起成为决定金融中心的先决条件。”在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的眼里,建造国际金融中心的首要条件就是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只有看清世界上不同特点的金融中心的兴起过程,我们才能对中国建设金融中心有着更为清晰的思路:想清楚中国建设中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哪些特点,能提供哪些特色金融服务。
翻开金融中心的这部发展史,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衰荣互现、兴亡起伏的悠长画卷。
由于跨地区贸易带来的金融需求,以提供银行汇兑业务为主的金融中心兴起于13-17世纪,这便是最早的金融中心,包括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后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欧洲各国在世界版图上的扩张,各国政府、企业需要广阔的债券融资平台。于是,在18-19世纪,英国伦敦应运而生。它除提供服务跨国贸易为主的商业银行服务外,还成为英国政府及其在拉美、北美、印度、非洲等殖民地进行债券融资的平台。
直至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期,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才开始兴起,比如美国纽约、英国伦敦等。它们不仅提供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服务、债券市场等,还拥有众多证券交易所,成为提供企业股权交易、股权融资的平台,也是真正的资本市场。
时光荏苒,进入本世纪初,在全球范围内,在不同的空间地理分布上,各个金融中心正呈现出多个不同的层级结构。一般公认的观点是:伦敦和纽约并驾齐驱,位列第一层级。由于东京地位的下降、法兰克福的地位逐步上升,它们共同处在第二层级。而悉尼、香港、新加坡、首尔、台北等新兴市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则逐步上升,处于第三、第四层级。
那么,中国内地的经济领头城市上海、北京等在金融中心的层级结构中处于哪个位置呢?我们以上海为例进行分析。
假若金融中心可以根据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方和供给方而分为国内金融中心、单方向的国际金融中心和完全的国际金融中心等四个类别。其中,单方向的国际金融中心包括为国内资本需求方和国际的资本供给方提供中介、以及为国际资本需求方和国内资本供给方提供中介两个不同方向。
根据这一分类方法,雷曼兄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目前上海基本处于为国内资本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提供中介的状态,而为国内资本需求方和国际资本供给方、国际资本需求方和国内资本供给方提供中介的进程则处于初级阶段。
金融市场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最主要构成部分,一个庞大的金融中心必须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包括各种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市场、黄金市场等。我们不妨从中选取一二做个比较,找出单个要素市场的“领头羊”。
首先,外汇市场。外汇市场的成交量,一直被认作是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评估标尺,它反映了一个金融中心是否容许自由兑换和资金自由流动。根据BIS在2004年关于外汇和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调查,最活跃的外汇交易中心非英国莫属,占全球成交量的31%。其次则是美国、日本、新加坡等。
其次,证券市场。资金筹集和配置的核心平台就是证券市场,而证券交易所又是证券市场的核心。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统计,截至200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居全球首位,为15.4万亿美元。而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值同比增长220.6%,这一增长速度是全球最快的。
在金融衍生品市场方面,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占有较大比重,其中伦敦占据了全球36%的场外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在债券市场方面,伦敦当之无愧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债券市场,在黄金市场方面,伦敦、纽约、苏黎世和香港则并列为世界四大金市。
(记者 石贝贝)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