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价格一路狂飚,已成为近期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件大事。今年1月3日,一桶石油的价格首次突破100美元,3月突破110美元,5月6日突破120美元。国际油价像一匹脱了僵绳的野马,一路狂奔,不断创下新的历史最高纪录。欧佩克主席卡利尔日前表示,不排除油价涨至每桶200美元的可能。更有专家预测,到2012年油价可能涨到225美元一桶。
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国际油价一路狂飚?美国总统布什公开呼吁输出石油的国家增加产量,主张通过提产来压价。言下之意是石油供应不足,导致了国际油价狂飚,输出石油的国家应为目前的高油价负责。但代表石油出口国利益的欧佩克主席卡利尔却针锋相对。他指出,目前原油库存充裕,供应令人满意,不存在供需不平衡的状况。石油出口国的义务是确保市场供应,如果油价不是因为供应短缺而上升,石油出口国爱莫能助。显然,他不同意布什总统“提产压价”的主张。
应该看到,导致近期国际油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美元汇率下跌对油价的影响。国际原油市场一般都以美元计价。美元汇率下跌直接影响石油输出国的利益。他们通过提价来维护自身利益的做法,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欧佩克主席卡利尔指出,油价与美元汇率有紧密联系,美元汇率下跌1个百分点,油价就会上升4个美元,反之亦然。2007年初以来,油价已上升了约140%,其中有40多美元是美元汇率因素所致。
其次是国际投机资本的作用。受美元疲软的影响,大量国际投机资本出于保值、寻找新的投资机会等考虑,将目光转向了石油、黄金、粮食等战略物资,致使上述物资的价格暴涨。在美国市场,自2000年以来,投向原油期货的资金增长了442%。据统计,目前原油市场交易的一半是期货。投机资本的大量进入,无疑哄抬了原油价格。
第三是石油需求的稳步上升。从全球范围看,目前出现了两种趋势:在发达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来,他们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其单位能耗比1970年降低了约50%。加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其对原油的需求基本处于稳中有降的状态;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中国、巴西、印度等一批新兴工业国家。他们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能源需求在急速上升。专家预计,到2012年非经合组织成员的石油需求将占全球石油供应量的一半以上。还有一种趋势是家用汽车的迅速普及。巴西、俄罗斯、中国的汽车市场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目前,汽车用油已占全球石油需求的50%,每年新增石油需求的90%来自汽车。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为每天8700万桶,缺口为每天1250万桶。到2012年,每天的能源需求还将增加120万桶,但生产能力只能增加100万桶。全球能源紧缺状态,短期内很难改观。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指出,美国、北海等非石油输出国组织产油区的产量,已出现不可逆转的下降。尼日利亚、伊拉克等国油田生产不正常,也使已经非常敏感的国际原油市场作出过度反应。这些都对近期油价狂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欧佩克虽决定到2012年投资1600亿美元,将原油生产能力再提高每天500万桶,各成员还准备投资500亿美元,将原油加工能力提高每天300万桶。到2020年,欧佩克将增加原油生产能力每天900万桶。但国际原油市场对此反应平淡。一个重要原因是欧佩克尚有每天400-500万桶的富余生产能力,不过其“限产保价”,实行配额的做法,使这些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2007年,欧佩克的石油输出占全球原油供应的41.7%,尤其是石油储量要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77.6%。可以预期,欧佩克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将进一步上升。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轮油价狂升并没有在发达国家引起强烈的社会震荡,也没有给西方经济造成重创。专家认为,这一方面因为西方经济对石油的依赖度下降;另一方面,受油价上涨影响最大的是汽车消费者。油价上涨的一个副作用是西方国家的税收增加,如英国的汽油税要占油价的55%,法国和意大利的汽油税为53%,德国为49%。政府收入增加后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反哺于民。这使社会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缓和。不过,高油价已经使美国和欧洲经济的增长放慢,并出现了衰退的苗头。高油价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的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方祥生)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