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究竟是不是“血汗工厂”的辩驳上,张茵和SACOM两方明显观点对立。而他们的争论也引起了专家的关注,一些专家的关注,已经从最初的事实本身有所延伸。比如,如果企业确有“无良”行为,为什么揭开盖子的总是NGO或媒体,监管部门哪里去了;为什么当“血汗工厂”的事件发生在东莞,或者是珠三角时,人们总愿意相信是真的。
作为深度关注此事的研究人员,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曾亲自到SACOM的工作地,并与其成员就玖龙纸业的问题进行沟通。根据他的观察和了解,SACOM并不像一些传闻中那样,是受人指使而有组织地诋毁内地企业。“他们的办公地点很拥挤,全职人员只有三个,其它都是不拿报酬的义工。”
梅新育说,SACOM只是公布了握有证据的部分,“这说明他们的态度还是认真的”。
此前,SACOM也回应说,他们并非针对玖龙纸业,“我们主要针对上市企业,因为上市企业要对公众负责,特别是香港的市民负责”。该机构发言人丘梓蕙介绍,调查玖龙纸业,是因为在去年通过网络看到玖龙纸业工厂员工的投诉。她认为,对一般的企业谈社会责任那是空谈,所以调查都是跨国企业和著名企业。
梅新育曾在其博客上发表文章,题为“立此存照:香港学生会曝前首富张茵‘点血成金’”。该文指出,全国政协委员张茵女士因为前“国内首富”而闻名,又因今年“两会”上提案要求推迟实施、修改旨在加强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新《劳动合同法》而更加闻名,“我偶然从网上看到这份材料,或许可以解释她的行为”。
梅新育认为,在社会责任论已经风行的今天,企业首要的、基本的责任,是保障内部职工的利益和健康。“如果拿着不义之财去搞慈善,那只是对慈善的讽刺。”此外,他表示,企业的竞争力,不能靠压缩合理的劳工成本和环境成本而获得。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说,据他的了解,张茵工厂出现的问题决不是最糟糕的,但是劳资纠纷在珠三角普遍存在,也是回避不了的。每年那么多群体性事件,足以表明矛盾如何地尖锐激烈。此事无非给我们一个机会正视之。如果通过努力解决了,不仅仅是工人们的幸事,也是国家的幸事。
正因为目前珠三角劳资关系的矛盾依然紧张,人们一听到张茵的工厂是设在东莞,马上就有理由相信其背后肯定有问题。
也有媒体评论说,这个大环境也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其多从员工利益出发,查找自己在管理和用工方面存在的漏洞。过去,企业往往以现实社会中“约定俗成”的标准来评判自己是否合格(这一标准过去时常低于法定标准),觉得做得“差不多”就行了;但是现在,规范用工的大环境已经形成,公众会手持法律条文,以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企业,任何有损劳动者权益的行为都可能使企业打上“血汗工厂”的印记。
还有更多的人认为,张茵的此次风波其实也在给政府监管部门上课。在充分信任SACOM报告的情况下,梅新育质疑政府以及相关机构的作为。“问题就在眼前,为什么我们的政府视而不见?工人的呻吟就在耳边,为什么我们的工会充耳不闻?一切需要香港的几个大学生来揭穿,是谁的失职谁的责任?”
媒体上也有和梅新育类似的观点,认为,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也必须转变观念,对企业尤其是大企业进行严格监督。一些地方确实有这样的事实,为了获得招商引资的丰厚利税的回报,政府官员有可能对当地的大企业名企业采取“双重标准”,放宽尺度,认为这些大企业厂房等硬件设施好,比起很多其他企业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很不错并不意味着没有漏洞,放松对企业的监管其实是害了企业。(董伟)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