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品油调价声又起,传4月份将涨价。每逢国际油价高烧,国内成品油市场上缺油、排队、涨价就成了一场荒诞的游戏,又是柴油荒,又是“囤油惜售”,又是调价传闻满天飞,这中间,苦了司机,累了油站,涨了CPI。
上周五的广州增槎路加油站附近,加油排队的货车数量超过了40辆,这是广州市柴油供应偏紧以来持续了10多天的一幕,来自贵州的袁师傅在加油站等了5个多小时,这位跑货运的老司机只能对着记者苦笑,“来不及装货了”。
而在广州大道的另一家外资油站,柴油早就消失在油站的配置计划中,“我们早就不卖柴油了,这里只有汽油,而且是93号或者97号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然,缺柴油的绝不仅仅就是广州,目前柴油短缺的地方还包括湖南、上海。
3月以来,在国内多个城市柴油供应紧张中,国内石油巨头上周末再次提出涨价申请,而海关方面披露的数据显示成品油出口又一次强劲增长,于是,“国际油价上涨——国内供应短缺——要求涨价——出口增长”的怪圈再次现形,成品油市场三年来反反复复的缺油、保油的一幕重演。
困于机制还是体制?
石油市场的症结到底在哪里?有人说,这是体制问题,两大石油巨头专营权在手,市场化从何谈起?也有人说,这是机制问题,成品油定价机制需要重改,油价不能反映成本,资源配置扭曲,市场供应不正常,明知缺油还要囤油,这边国内缺油,那边还要大量出口。
机制:现行机制落后扭曲资源配置?
“我们已经错过了非常好的时机,成品油定价机制想要在这个时候再推出的话,谈何容易?”国内知名石油问题研究者王海滨昨天告诉本报记者。现行定价机制一直受到各方质疑,“成品油价已不能很好地反映成品油市场的资源状况,油价偏低,出现各种问题也是在情理之中。”王海滨表示。
现行定价机制的滞后性也使得国内油价总是慢半拍,“国际油价不断上涨,一些批发商自然会有国内油价上涨的预期,囤积油品,而炼油厂为了利润减产,这都直接推动了零售市场的短缺局面。”广东油气商会专家表示。
油价没有市场化,使得政府部门也陷入矛盾之中,一方面要压低油价,一方面又因为政策性亏损要给炼油企业发放巨额财政补贴,引发社会议论纷纷。
按设想,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后,国家对零售油价的统一管制将有所放松。政府将出台指导价,而市场价将由企业主导。
更关键的是,新机制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炼油企业的亏损问题,因为原油成本中将考虑炼油企业的亏损额,成品油定价将更趋向合理,炼油企业也不会因为国际油价高企,而大幅度减少对市场的供应,零售企业也不会惜售、囤油。
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亦表示,定价机制理顺,随着成品油批发业务放开,成品油供应主体会增多,供应量也会增加,更会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
然而,新成品油定价机制一年多来仍然没有推出,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负责人周大地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没有出来主要就是考虑消费者的利益、考虑CPI的走势。
改体制:让中化、神华、中海油都进来?
代表民营油企的河北省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会长齐放一直快人快语,“我国石油市场的放开只是一种形式,垄断局面还没改变”。
齐放表示,目前形式上的国内石油市场化与实际的市场计划运行、垄断管理形成巨大的矛盾。“解决我国目前石油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推动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建立国内石油期货、现货市场,完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机制,鼓励开发新能源,降低对石油的依存度。”
齐放具体解释说,有关部门完全可以给中化集团、神华集团、中海油进入这个市场的实际机会,“允许这些国内大型企业也实际进入上中下游,从进口到批发到销售,对打破垄断有帮助。”
石油行业分析师也提出,国际油价走高,将持续一段时间,此时需要打破垄断,增加石油市场竞争性,政府监管更侧重于建立公平性的方面,同时可以加快出台燃油税,“燃油税出台后,可以降低消费预期,还可以降低政府财政的负担。”王海滨表示。
今年前两月粤成品油出口强劲增长
一边是国内成品油出现暂时短缺,一边是油品出口仍然呈现增长态势。记者昨从广州海关获悉,今年1~2月广东进口成品油数量回升,进口成品油138.7万吨,价值7.9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2月广东出口成品油量亦出现强劲增长,出口量达到77.1万吨,增长2.7倍。
海关专家表示,当前成品油供应紧张,出口增长如此之快需要关注。海关建议,有关方面可以采取鼓励进口、控制出口的政策,同时加大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力度,尽快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价格逐步接轨。(徐海星 黄欣 胡朝晖)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