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国家统计局将陆续公布1月份CPI等敏感宏观数据,市场预期1月份CPI将同比上升超过7%,加上央行表示将继续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从而引起市场对宏观调控的忧虑。
中金公司昨日最新发布的有关“粮价、猪价和人价”的通货膨胀调研报告显示,今年农产品价格可能继续上涨,猪肉价格将高位运行,且劳动力成本显著提高,因此维持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保持高位,CPI涨幅达到5%-5.5%的判断。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赵庆明博士对此坦承,当前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确实很大,一是去年物价上涨的翘尾因素的影响,二是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涨价因素,例如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加快,并且有向下游传递的可能。但是,他认为,整体上看,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事件,2008年的物价涨幅会低于去年。“有人担心资源、能源价格体制改革可能不利于物价控制,”赵庆明则认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原因在于一是政府会控制价格改革的节奏,不会一哄而上;二是多数能源资源价格上涨会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者的成本并减少他们的收益来消化,不可能全部向最终消费者转移。”
但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指出,消费结构升级加剧食品价格上涨,并非短期通胀高企之主要原因。中长期来看,行业内并购和整合将强化企业定价能力,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终将传导至产品价格,推高通货膨胀,因此从宏观上看,我国已经进入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上升期,其结果是实际汇率趋势性上升,因此政府需要在通货膨胀和汇率升值之间做出平衡和选择。
哈继铭还指出,目前的外部风险已经显著超过了政策制定者去年底制定紧缩政策时的预期,再加上中国最近出台的价格管制政策和新劳动法分别对于能源供应和就业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因此1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可能面临显著放缓压力。如果中国自身的紧缩态势不作出任何调整,将使得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而经济一旦低于潜在产出,失业问题必将凸现,为此中国政府需要把握调控节奏和力度。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则强调,2008年中国经济在中短期内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严厉的宏观调控和外部经济的急剧减速同时发生,这样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在短期内将承受非常大的压力。从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来看,加快汇率升值可能是最明智的措施,这既能够缓解对外失衡,也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压力;利率政策和信贷控制的手段顶多只能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
哈继铭也认为,政府最近的价格管制政策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春节前物价大涨,属于权宜之策。这一政策可能使得最终CPI数据低于我们的预期,即便如此,价格管制不会改变人们的通胀预期。因此应对目前的通胀压力,政府短期当以货币紧缩、人民币升值、粮食补贴为主。而长期来看,政府应当尽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有效性;推出物业税并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以有效遏制土地价格上涨以及加大粮食补贴。(记者 申林英)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