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面对受美国次贷影响而出现的A股大跌,以及未来不确定的实体经济,国内经济决策层出人意料地平静。但已经开始有声音认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国面对的外部环境发生大的变化,政策尺度和分寸的拿捏更为关键,应该对从紧的货币政策进行新的考量。
观望中的决策层
起码从目前看,国内从紧货币政策还没有变化的迹象。记者发现,在上一周资本市场的暴跌中,国内主要财经官员们少有公开的声音,往日的权威学者也集体失语。
唯一来自高层次的财经官员对于美国经济和中国调控的分析是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1月24日的国民经济数据发布会上,他把美国经济的现状定义为“减速”,而非衰退——“美国和中国都是这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所以美国经济减速无疑会对世界经济的走势产生负面影响。对美国次级债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完全统一的看法。”对如何看待美国经济走势对世界经济以及中国经济的影响。谢伏瞻认为,美国经济减速无疑会对世界经济的走势产生负面影响,“关键是这场危机到底影响有多深,持续时间有多长。”
谢伏瞻认为,在坚持要着力于解决中国经济自身所存在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后,对于短期的汇率政策、利率政策,需要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时段,经济运行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所面对的主要矛盾以及世界经济的变化来适时、适度进行调整。
当日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的观点仍然是“经济过热风险依旧”——经济增长偏快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但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和物价水平仍处于较高水平。
有官方研究机构人士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的从紧货币政策基调不可能轻易松口,“这主要在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权威性”。
“尴尬”中美利差
正在举行的达沃斯年会上,比索罗斯“二战后最严重金融危机”更让人担心的是他所言“中央银行们已经失控”。对于中国央行来说,今年无疑是颇为尴尬的一年。随着美联储的加息,中美利差逐渐拉大,外资会进一步涌入中国,进而增加中国实行从紧货币政策的难度。
目前,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已高出美联储基准利率0.64个百分点,而一年期央票利率更是高出美元一年期L ib o r近1个百分点。中国继续加息的力度受到怀疑。
“如果一定要保持中美利差,这就意味着中国应该跟随国际利率水平而走向减息。”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傅勇表示,“这个操作难度太大”。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月底的公开市场委员会召开之后,再将联邦基金利率调低50个基点,达到3%,并且有望在3月18日的会议上进一步降息至少25个基点。这意味着要维持一个正的中美利差,中国起码要减息高达200个基点左右。
“这对于仍是负利率的中国是不现实的。为抑制国内经济过热和物价的全面上涨,我们必须在一段时期内接受中美货币间的负利差。”傅勇说。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24日表示,在美联储降息过后,中国在2008年已经不太可能进一步加息,但存款准备金率仍有近400个基点的上调空间。此前,他认为上半年会有两次加息。
专家建议信贷管制适当“放松”
在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人们固然可以认为中国市场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应该承认,无论是在资金流还是在心理层面,中国股市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外面的温度。
“宏观调控应当面临新变化,保持政策的弹性和时效性,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经济政策。确实,去年12月中央提出从紧货币政策,但是目前已经过去两个多月,在这两个月中,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政府应当注意这一点,从紧货币政策不能太紧,否则会给宏观经济带来风险。”花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说。
沈明高认为,如果权衡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和国内通胀风险,主要矛盾应该是前者。应该时时刻刻看到美国经济衰退和外需回落的风险,放松信贷管制,放慢加息步伐,扩大内需,以弥补未来外需的回落。
“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的从紧货币政策是以内部调控措施来解决外部失衡;通过以牺牲整体经济增速,来换回出口部门的局部利益,是一种政策上的错配。”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滕泰说。
王庆预计,虽然政府不会正式宣布中止现行紧缩政策,但是,政府的政策语调将在近几个月内有所缓和,直至年中时静静地回复到较为温和的姿态。(记者 贾林男)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