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漫游费听证会两大讨论方案日前公开:其一是在现行资费标准下每分钟降低0.2元,长途费另算,降幅为13.33%至33.33%;其二是跟长途费打包收钱,主叫每分钟0.7元,被叫每分钟0.3元,降幅为46.15%至80%。
当然,原版方案的“科学表述”绝非如此简单,其中“是否占用长途电路”、“后付费还是预付费”、“主叫还是被叫”、“本地通话标准”等等说法足以搞得人头晕目眩。用即将参与听证的消费者代表的话而言,“听证方案看不明白”,而专家则失望地抱怨,说来说去似乎就降了0.2元,岂非和消费者诉求相去甚远?
无论明不明白,讨论方案出台后,剩下的事变得很明显:一是漫游费不可能取消,听证只是在两个降价方案中“选”。二是问题关键——包括漫游费在内的移动通讯费成本核算不会在听证中出现。
移动通讯费畸高了N年,消费者的心愿无非是“降低话费、成本公开”,但这一基本诉求被运营商的高招粉碎于无形之间。
首先是扭曲细节。高话费被分解成“漫游费”、“长途费”、“通话费”、“套餐”、“双向收费”等若干点,在每一点上开展面目复杂的拉锯战(某些省市有上千种套餐),除人为制造“看不懂”、“算不清”外,在每一点上脱离成本,煞有介事的听证、谈判、单独核算,也使得对高话费的动摇力度总体削减,实际上成了几个项目间的相互补贴与转圜。
虽然有专家证实,漫游费技术成本为零,但听证方案又把“占用长途电路”、“本地通话标准”搀了进来,等于自动认定本地通话与长途资费“合理”。通过扭曲每个小问题,最后合成个大谬误。
其次是设定答案。仿佛黄金周征求意见方案中抹杀了“保留‘五一’黄金周”的意见,漫游费听证方案也只设两个降价方案,对“取消漫游费”视而不见。
新华网调查显示,在“漫游费是否该取消”问题中,93.55%的人选择“应彻底取消”,仅6.18%的人选择“应降低”。在“如果降低漫游费,应当降多少”问题中,94.55%的人选择“降低80%”(80%是最高选项),3.52%选择“降低50%”,1.93%选择“降低30%”。而在听证方案中,“降价”是“必选”,“取消”没有发言权。
更令人无奈的是,两套方案高下相去甚远。虽然各自算法都有鼻子有眼,但方案一降幅13.33%至33.33%,方案二降幅46.15%至80%,后者几乎将毫无疑问地在“全民呼声”中“高票当选”,可谓是方案“搞不明白”,选择十分明显,方案一的出现,只是让“形式”更加完善,同时由大家自己对比出方案二的“优点”。
最后是以退为进。按新方案计算,漫游费降价幅度还不如有些地区已经实行的优惠套餐,而发改委表示,如运营商现行漫游资费高于方案标准,需对照降低,却没说如低于方案如何处理。有专家忧虑,部分地区会不会借机搭上涨价顺风船?如果说,听证会后部分地区不按“标准”提价已是谢天谢地,那这一为降价而生的标准有多大意义,和成本又有多远的距离?
“播下龙种,收获跳蚤”,全国人民被漫游费听证引得团团转,最终得到的可能依旧是“转移视线、分散矛盾、拖延时间”。回头一看,大家没转出垄断的高价圈,只是又当了回太极拳的陪练。(毛颖颖)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