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突破4.9万亿元,全年财政收入将超过5.1万亿元,均比上年增长三成多,明显高于GDP增幅——
据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快报: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49442.73亿元,比上年增长31.4%。财政部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超过5.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1%左右。财政持续增收的动力何在,超GDP增长是否合理,增收的钱都用在了哪些方面?记者就此采访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
财税增长为何这么快?
财政收入结构与GDP结构存在差异,主体税种税基增长高于同期GDP增幅
谈到2007年财政增收的主要原因,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尤其是与财政收入关联性较大的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企业利润、进出口贸易额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直接带动国内流转税、企业所得税、海关税收等主体税种收入快速增长,为全年财政收入大幅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位负责人分析说,财政收入超GDP增长有其合理性。首先,财政收入结构与GDP结构存在差异。GDP由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组成,而全国财政收入是由二十几种税收及非税收入组成,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大头。由于主体税种税基增长均高于同期GDP增幅,再加上收入征管水平不断提高,直接带动财政收入超GDP增长。其次,价格因素和统计口径的差异。财政收入增长率是按照现价计算,而GDP增长率是按照不变价核算的。第三,政策性及特殊因素的影响。比如,2006年收入基数中扣除了部分解决出口退税历史陈欠,铁道运输企业上交出售国有资产收入,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长较多,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减少退税。这些因素合计形成今年增收约3000多亿元,带动今年财政收入增长8个百分点左右,扣除这些特殊因素增长,预计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23%左右。
税负是否加重了?
近年来,除了调整个别矿产品的资源税之外,基本上没有出台增税政策,并且出台一系列减税政策
有人担心,财政收入增加,是不是意味着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加重了?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近年来,国家除了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调整个别矿产品的资源税政策之外,基本上没有出台增税政策。而为了服务改革与发展大局,出台了一系列减税政策。
比如,为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部取消。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相比,农民减轻负担1250亿元,人均减负140元。
为支持西部大开发,制定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设在西部地区的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为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国家豁免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的历史欠税,同时在东北三省和中部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部分行业实行增值税转型试点,允许企业新购进的设备纳入增值税进项抵扣。为支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自主创新,出台了一系列财税优惠措施。
为支持就业再就业,制定了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就业人员、残疾人、复转军人等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增加城镇中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 2006年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从每月800元提高到1600元, 从今年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再提高到2000元。
还有,从今年1月1日起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3%降低至25%。
财政增收怎么用?
将重点投向“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
财政大幅增收,为国家集中财力办大事创造了条件。增收的钱应该怎样花?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十七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财政增收的钱将重点投向“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方面,更好地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
对“三农”方面的投入,主要用于安排生猪、奶牛、油料良种补贴,支持这些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必需的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安排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增加农业、水利基本建设支出,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对教育方面的投入,主要是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向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校舍维修改造补助标准。
对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主要用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补助支出。
对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主要用于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对部分困难地区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适当给予补助。
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主要用于支持污水管网建设、“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十大节能工程及建筑节能、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延长退耕还林补助,并将安排一定规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用于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等方面。
对公共安全方面的投入,主要用于增加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用于检验检疫仪器设备购置、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质量抽查打假和专项整治等方面。增加对地方法院诉讼费补助和地方公检法部门装备经费补助。 (记者 李丽辉)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