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由于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波动冲高,影响到国内成品油生产加工企业和零售企业,一些地方甚至闹起了“油荒”。于是,不少人十分关注国内成品油的价格问题和供应问题。
对此,我们的初步判断是,目前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并不正常。人们还记得,今年1月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曾跌到每桶50美元左右。仅仅9个多月时间每桶原油价格便突破93美元,这样的增长幅度很难说是供需关系的如实反应。换句话就是说,全球对原油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在过高的原油价格背后,是地缘政治的因素和投机的因素在起作用。
但不管怎么说,国际原油价格的巨大波动,必然影响国内市场,给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带来压力。那么,国内的油价会不会涨?又会在什么时候调整呢?
首先我们认为,在决定某种商品,特别是像成品油这样市场影响大、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商品的价格时,不仅要考虑其生产供应和需求等方面的变动情况,同时不能不考虑社会承受能力方面的因素。今年上半年,食品价格的增长已经直接或间接导致CPI同比上涨超过4.1%;同时,前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7%,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前三季度上涨3.8%。在此背景下,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油价,让油价为物价上涨推波助澜,显然有悖于国家对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因此,在较短时间内,油价保持相对稳定是有利的。
当然需要看到,在国际油价较高,国内成品油中准价暂不调整的情况下,“批零倒挂”的现象已影响到市场的正常经营。因此有人主张,“国内的成品油定价当然最好与国际接轨”,否则国内油价如何确定就无法保障。然而我们认为,目前谈论“接轨”似乎并不成熟。因为,在成品油行业垄断性相当高,市场没有进一步放开,竞争不够充分的前提下,简单地讲“接轨”或许会掩盖一些足以扭曲价格的矛盾和问题。举例来说,根据我国现行政策,非国有渠道进口的原油并不能自由地在市场销售,必须有中石油或中石化出具的证明,海关才给予放行,铁路部门才给予安排运输计划。结果使民营企业的原油、成品油进口积极性受挫。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口成品油329.4万吨,仅占今年926万吨允许量的三分之一。民营石油企业好不容易获得的进口配额,要么转手卖给两大集团,要么忍痛让配额作废。假如能够进一步放开石油,让民营企业平等进入,增加进口,加大加工量、销售量,通过竞争降低成本,那么,成品油价格的确定就不会只有“接轨”一条路,而会是个多项选择。(高初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