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整体上市惹人关注的程度,正表明了央企在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上一言九鼎的地位。
央企整体上市从投资者追逐的焦点,转变成公共舆论的热点话题,这就迫使国资委不得不一再出面澄清,从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贾小梁先生表示,市场上流传的名单中的内容与国资委掌握的实际情况不符,到国资委新闻发言人作出正式表态,都说明央企整体上市绝非一桩小事。澄清内容各有侧重,贾小梁先生表示市场所披露的整体上市的名单与自己所掌握的不符,而新闻发言人则否认有此名单,表示国资委从来没有研究过中央企业整体上市的名单和时间安排。
在中国改革过大关的关键时刻,任何涉及到央企改革的事都不是小事,对于央企整体上市的关注是民众对于中国经济转型的关注。
央企的数量在下降,但对中国经济资源的重要性在加强,做大做强央企的结果是使中国经济安全还是重要利润来源都集于央企一身。央企的数量从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的196家下降至目前的155家,同时央企资产从当时的8万亿元到2007年年末上升到13.4万亿元,1—7月,中央企业累积实现销售收入52291.7亿元,净利润达到了5542.4亿元人民币,而2007年中报1476家股份公司总共才实现净利润3253.64亿元。更不用说央企在资源配置上说一不二的核心作用,中石油中石化的油源可以决定所有民营油企的生存空间,宝钢等钢铁公司的出口量甚至可以影响国家钢材市场大幅起伏。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关心中国经济改革、所有想在中国市场获利的投资者,不关注央企才是怪事一桩!
央企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具有扛鼎作用。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表示,央企改革的突破口是建立规范的董事会,李荣融先生也说过,在三年大限内,央企“进不了前三就要被重组”,四年来,已有77家中央企业参与了41次重组。如今船到江心,央企重组如火如荼,掀起了资本市场上的无数巨浪,央企上市、回归、注资、私有化等等,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财富分配池与红利池。一个中国远洋优质资产注入就把所有投资者折腾得死去活来。
让我们来看看央企重组的成果。目前,中央企业80%以上的国有资产集中在军工、能源、交通、重大装备制造、重要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约占全国的55%,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占全国的82%,水运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89%,汽车产量占全国的48%,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的60%,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的70%,火电设备占全国的75%。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贾小梁先生上个月在出席香港亚洲金融论坛时透露,国资委下阶段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加大中央企业重组集成力度,具备条件的要加快整体改制、整体上市步伐。中央企业的调整目标,是到2010年,调整到80—100家。加之央企预算编制成型,与财政部协调紧锣密鼓,我们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央企重组的步伐不是要减慢,而是会加快,央企调动资金的能力不是会缩小,而是会增大。
央企在资本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中央国资委代表出资人控股的近200家公司数量仅10%左右,市值却占据了三成左右,如果加上政府控制的金融股,那就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央企改革成功,则中国经济改革成功了一半,央企成为资本市场的定海神针,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红利,遵守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建立尊重所有投资人的健康的股市文化,中国的资本市场才能健康、稳定地向前推进。
国资委为何要澄清央企整体上市传闻?
一是尘埃未能落定之际整体上市名单流落江湖,将给炒作者继续提供广阔的空间,A股股价急升会带来市场泡沫提早崩溃,这对于打持久战的央企改革不利。整体上市不是闪电战,而是长期的阵地战,因此,建立一个长期看好的资本市场对于央企重组改革才最有利;二是担心无法掌握重组进程,央企的回归私有化等等过程,都牵涉到股价高低等市场行为,如果央企重组未定,而投资者已预先在个股上投资布阵推高股价,将抬高重组成本并引发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冲突,对央企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重组极为不利。并且,对于央企打造的本系统的资本平台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三是国资委一直试图以市场化的面目示人,李荣融先生曾经表示,没有规范的董事会,所谓重组也就成为了无本之木,一切事宜由规范化了的央企董事会决定。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在澄清过程中也强调了这一点。如今,一份名单就此传递出国资委的主导地位,所谓董事会制度不免露出了花瓶本色,所谓市场不过是行政主导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