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烂的肺部、骷髅的头像、漆黑的牙齿,这些图案将可能出现在中国生产的烟盒上。(9月11日《长江商报》)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去年正式生效。按规定,公约生效3年后,所有卷烟制品包装要印上不低于面积30%、并且可轮换的健康警语,包括骷髅头像等警示图标;5年后要杜绝所有的烟草广告。因此,“骷髅头”印上烟盒,正是我国政府对《公约》的积极践行。
腐烂的肺部、骷髅的头像、漆黑的牙齿,是国际惯用的警示图标。用这种直观图像的方式告知“吸烟有害身体健康”,比纯文字说教自然更富视觉冲击力。那么,烟盒上的“骷髅头”能在多大程度上吓退人们抽烟的热情呢?
烟民并非不知道吸烟的害处,他们在吸与不吸的问题上早已做过内心的权衡,烟盒上的“骷髅头”并不能对他们有太大的触动。控烟的关键还在外部限制,在于政府的决心。更直白地说,“骷髅头”只有首先吓退地方政府的护烟热情,然后才能吓退中国烟民的吞吐热情。
依靠3.5亿中国烟民的“力挺”,烟草企业连年在“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上夺冠,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经济支柱”。很多地方政府部门都有着强烈的护烟热情,结果是控烟只剩下增加烟税一件法宝,烟价翻着跟头上涨,原本应该禁止的变相烟草广告却不见少,抽烟的人则以每年300万的势头增长,烟草的“经济支柱”地位越发得到加强和巩固。
其实,控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增加烟税固然必须,但增加的税收本身应该返还于控烟的具体工作。比如禁止烟草广告,禁止或限制烟草商进行赞助活动,公共场所禁烟,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这些工作我们无疑做得还很不够,举例而言,打擦边球的烟草广告频繁现身各类传媒,高速公路上的烟草广告更是相当直白,似乎一直无人监管。《公约》规定的杜绝烟草广告时间是5年,我们不会非要等到2011年1月左右才去治理烟草广告吧?
某种意义上,印在烟盒上的“骷髅头”首先是给政府部门看的,其次才是给烟民看的。正如烟民应该从“骷髅头”看到吸烟对自身健康的危害,政府部门更应该从“骷髅头”看到吸烟泛滥对国民整体健康乃至对民族未来的极大危害。烟民的自控行为离不开政府的他控助力,但愿“骷髅头”能给政府和烟民带来双重警醒。(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