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1日电 《学习时报》刊载文章指出,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内部表现为投资率过高,外部表现为顺差过大;防止经济过热是当前面临的较为紧迫的任务。
8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内容是世界金融形势和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更加注重发挥金融配置资源、调节经济、服务发展的功能,更加有效地运用金融手段搞好宏观调控,推动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文章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金融的作用日益显著地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利率、汇率以及央行向市场直接注资以扩张流动性或发行票据或债券以紧缩流动性等都是重要的金融手段。利用金融手段调控宏观经济是市场经济国家维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章称,央行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上半年突破1.3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1.6%。今年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2663亿美元,已经超过2006年全年的2473亿美元增长数。目前中国面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更加凸现,加之人民银行对冲操作的难度日益增大,近日,央行已买入首期6000亿元特别国债,用以紧缩流动性。与此同时,中国央行今年以来连续四次加息,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紧缩市场流动性,为偏快的经济减速,同时客观上也起到稳定资本市场的目的。
文章分析指出,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内部表现为投资率过高,外部表现为顺差过大。或者说表现为“三过”:投资增速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作为原因还是结果,流动性过剩是当前中国经济状态的一个重要表象。顺差过大引发流动性进一步膨胀,推动投资率持续上升;流动性过剩逼迫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由此而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愈益明显,资产价格膨胀势不可挡,都可以归结到流动性过剩这一因素上。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政策指导不足、政绩考核机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等等导致了投资压力过大、顺差增幅过高。但即使以上所提问题有了较好的解决,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人力资源充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人均国民收入不高)也决定了解决顺差过大这一问题非短时可以期待。
文章说,在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最主要证据是远远低于实际资本回报的低利率。目前一年期实际贷款利率仅为1.42%,而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是—2%。如此低的实际利率必然刺激投资迅速膨胀,最终造成总需求过剩、通货膨胀(即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过热),而防止经济过热是我们当前面临的较为紧迫的任务。流动性过剩的最大危害是资本和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低效率,同时还会造成资产价格的猛涨和资产市场泡沫风险加大。
文章指出,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尽管短期宏观指标看来健康,通胀压力似乎可控,在仍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背景下,采用利率(如小幅频繁加息)、汇率(如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等金融手段紧缩流动性仍是实现未来经济和金融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和重要的政策步骤。与此同时,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突破以银行为主导的单一局面,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开拓多种渠道分流资金,让资金有更多的商品去追求,流动性过剩才会有真正的改观。(杨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