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州等地做专题调研归来的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厉以宁昨日接受本报采访。他表示,节能减排目前尚处于投入阶段,大量设备尚未上马,效果难以呈现。
新京报:为什么三令五申之下,节能减排效果仍不理想?
厉以宁:我们一般谈的是基层对于GDP的盲目追求,但是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对于环保的投入目前尚不够。
逻辑很简单,没有钱就没有办法搞新的设备,目前大量机器都要改造。
新京报:环保投资的主体应该谁?
厉以宁:当然是靠企业。
政府不能把这笔单买下来。政府应当突出治理,就是说已经造成的污染由政府来买单,预防污染则由企业来买单。把污染企业关停当然是最简单的做法,但是也过于粗暴,还是要以设备更新为主。
新京报:企业似乎很难有动力做这样的更新。
厉以宁:所以要使用经济手段。政府目前可以用的经济手段,一个税,一个贷款,一个奖励。比如节能减排做得好的企业,是不是可以让银行优先贷款,允许他们发行债券?
新京报:从目前看,五年节能减排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厉以宁:既然提的是五年,就要看满五年。投资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效果才能出来,它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东西,不可能这个月投入,下个月就见效。(记者李静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