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行年初设定的目标,今年CPI的增幅上限应控制在3%以内,于是,3%也被市场视为所谓的加息警戒线———
虽然下一次加息未必会来得这么快,但在这样一个加息周期中,加息对任何一个市场的影响力都不会是一次性的。因此,对市场来说,关注的焦点不应是眼前央行会不会立即加息或是上调准备金率,更多的是自去年以来央行持续加息的“累积效应”。
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5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水平同比上涨3.4%,创下27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也是我国CPI指数连续3个月同比上涨超过3%。
牵动市场神经
CPI数据如期而至,27个月以来的CPI新高,牵动市场神经,汇市、股市应声而动。
310个基点———昨天上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达到7.6475元,人民币汇率上涨310个基点。尽管没有创出新高,但与前一交易日相比,人民币汇率单日涨幅达到0.4%,一举创下汇改以来单日最大涨幅。这也是今年5月人民币兑美元浮动区间从千分之三扩大到千分之五后,人民币汇率单日涨幅首次突破0.3%。
利率上调,将加速人民币升值,从这一角度看,昨天人民币汇率的大幅上扬,也是对加息预期的一种反应。但是业内人士认为,多种因素促成了人民币大涨310个基点。此前三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曾经历一波快速下跌行情,三天之内跌幅超过400个基点,昨天尽管强势反弹,也没有完全收复失地。同时,刚刚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贸易顺差大幅攀升至224.5亿美元。这些都成为人民币创纪录大涨的理由,反映出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
与汇市在加息预期下的大涨相反,对股市来说,加息,紧缩市场流动性,未必是利好。但沪深股市表现并没有受到加息预期的过多牵绊。
昨天早盘期间,CPI数据如期出炉,虽然引发了沪深股市的一波盘中“大跳水”。开盘即站上4000点大关的沪综指,一度快速下挫至3900点关口附近,股指下跌近百点。但股指的大跌,却增加了资金低位买盘的动力,进而推动沪深两市股指重拾上升通道。午盘后,两市更是呈现单边上扬的强势,两市股指均以接近全天最高点位报收。沪综指收盘报4072.14点,较前一交易日上涨了1.91%;深成指报收于13579.72点,涨幅更是高达2.97%。同时,与近期2800亿元左右的交易量相比,昨天沪深两市成交量明显放大,达到3231.27亿元。
CPI创新高,引发市场对于央行加息等宏观调控措施的担心。但业内人士认为,CPI创新高也是市场意料之中的事,近期市场的谨慎观望,也已经逐步在消化这一预期。这也是市场没有对高企的CPI数据作出剧烈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来自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居民户存款减少2784亿元。储蓄资金流向股市,充足的资金供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沪深股市的盘中反弹。
如何看待CPI?
3.4%———昨天公布的CPI指数,并未出乎业界的预料。不过,这并没有减轻市场中弥漫的加息预期。
因为这一数字,依然超过了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年3%的调控目标,而且CPI创出新高的事实,至少意味着尽管央行今年已经两次动用加息工具,但直到5月份,物价上涨依然没有减速的迹象。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类消费品中,人们生活必需的食品价格上涨最快,达到了8.5%。不少研究机构预测,未来两三个月内,CPI下降可能性不大,甚至可能突破4%。
CPI创新高,无疑增加着短期内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但是,CPI也不是影响央行是否近期加息的唯一指标。今年以来,央行高层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CPI、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资产价格即股价等都是央行参考的指标。前一天公布的PPI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8%,较上月增幅略减0.1%。而在资产价格方面,昨天,沪综指报收于4072.14点,仅比4月30日的3853.65点上涨了200多点,涨幅为5.7%。可见,经过5月底6月初的深度调整,股市在过去1个多月的累计涨幅很难用“疯牛”来形容。此外,昨天央行公布的5月份信贷运行数据显示,2007年5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52%,增幅比上年末高1.45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0.01个百分点。而上海的数据显示,贷款增速还有放缓的迹象。
综合各方面数据来看,尽管加息周期并没有结束,但下一次加息并没有迫在眉睫。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在最新报告中表示,目前距离央行上一次加息仅过了一个月,决策者可能倾向于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出紧缩的信号,而不是立即加息。从国际市场惯例来看,加息的间歇一般最短在3个月左右。不过,在CPI指数持续突破3%这一所谓的加息警戒线下,年内继续加息的可能性加大。根据高盛的预测,年内存贷款利率还将上调2次,每次调整幅度将为27个基点。
加息累积效应
虽然下一次加息未必会来得这么快,但在这样一个加息周期中,加息对任何一个市场的影响力都不会是一次性的。因此,对市场来说,关注的焦点不应是眼前央行会不会立即加息或是上调准备金率,更多的是自去年以来央行持续加息的累积效应。
以加息对沪深股市的影响为例,加息,对股市并不一定意味着利空。从国际经验看,进入加息周期,总是与通胀压力密切相关。因此,在加息周期的初期,每一次加息都可能让股市不跌反涨。这是因为,央行采取加息措施,本身也让市场确信通胀正在发生或即将来临,而通胀总是股市上涨的理由。去年以来的4次加息,似乎都在佐证这种判断:去年4月底加息,5月股市就出现罕见暴涨行情;同年8月再次加息,9月开始股市从1500点附近一路冲上3000点;而今年3月的加息后,股市就此走出3000点附近的调整行情,1个多月后顺利攻克4000点关口;上月央行再次加息后,股指依然继续创新高,直至证券交易印花税率上调引发股市调整。
昨天,对待高企的CPI数据,股市再度盘中反弹,是不是意味着,央行如果再次加息,也不会撼动市场?答案是否定的。业内人士认为,在加息周期开始一段时间后,持续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将会逐步显现效果,货币市场资金供应面将出现由宽裕到紧缩的一个拐点,最终影响到股市。面对通胀压力,央行频率明显加快的紧缩政策,很可能加速这种转折点的到来。毕竟,如果再次加息,那将是连续第六次加息。而且,在数次加息中,“提速”现象越来越明显:2004年和2005年分别加息一次;2006年加息两次;而2007年半年不到就已经两次加息。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准备金率上调的频率从原来大约每季一次增加到每月1次,而这一次更是缩短到了20天。
不应忽视,在连续加息后,我国的一年期贷款利率已经上涨了135个基点,存款利率也上涨了108个基点,如果再次加息0.27个百分点,那么上述两种利率将分别达到3.33%和6.84%,人民币即将走出负利率时代,这也有可能成为转折点到来的一个信号。(蒋娅娅 陈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