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四月十五日电 题:广交会“变脸”盘活中国外贸新局
中新社记者 于晶波
犹如一场不间断播放了五十年的商业电影,带着半个世纪中国外贸“体温”的广交会在步入“知天命”年纪之际,因为加入了新的元素符号,正等待世界的重新打量。
这些新的元素和符号如今已遍布广州的街头巷尾。
四月的广州,熙来攘往的天下客商已看不见悬挂了五十年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熟悉标志,取而代之的是写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字样的崭新条幅。
十五日,第一百零一届广交会——迈入第二个百届的“中国第一展”在这座城市举行她的开幕式,而从无到有的广交会进口展馆亦于是日首度开门纳客。
一字之差的易名,让广交会承载了由中国外贸“风向标”到“平衡器”的转型使命。
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客商更多思考地是如何把自己的产品送到国外去,尽管这些产品中大多是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
“出口至上”的情结在中国外贸顺差激增时代到来时成了被指责的对象。频繁涌出的贸易摩擦,屡创新高的贸易顺差,内外经济的不平衡,让中国重新思考外贸政策的调整与变迁。
广交会易名因此被视为一道重要分水岭。
无论官方或客商都普遍对此寄予厚望。他们之中的多数人都认为,自此之后,广交会这个中国区域性展会将登上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中国寻求进出口基本平衡之路的积极努力将找到更有力的注脚。
今日揭幕的广交会无疑令客商和官方的“梦想照进现实”。进口馆的火热开场,国内采购商的热情参与,广交会在进口展上所展现的号召力令舆论看到了其盘活中国外贸新局的不俗“功力”。
然而,正如中国外贸转型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样,易名“变脸”之后的广交会完全驶入进口和出口“双轮”并驾齐驱的时代亦可能并非朝夕之功。
据知,本届广交会总展位数三万一千余个,而进口展位只有六百二十九个, 进口展位数量不及总数的百分之二。这百分之二如何更好地担当起引领和扩大中国进口的大任,如同此前被舆论竞相聚焦的广交会易名一样,具有意味深长的号角意义。
广交会迄今已走过百届,世界打量这位中国会展业长子的目光中,有希望,有期许,其间亦不乏挑剔。客观而言,让这些挑剔的目光变成赞许,在求变中真正脱胎新生,广交会可能仍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