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矛盾成经济转型之痛 政府应转型调停者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劳资矛盾成经济转型之痛 政府应转型调停者
2010年06月21日 13:45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劳资“转型”之痛

  半年内“N连跳”,一天内十多家企业发生停工事件。“劳资博弈”以引人注目的方式,成为近期我国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焦点。有外媒称,中国的劳资纠纷有扩散、蔓延的趋势。

  劳资矛盾是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矛盾,在中国出现并不意外。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经之痛”。但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高发,甚至出现风潮,必将影响社会稳定。回顾先发国家曾经的工运风潮,环视一些国家正在经历的劳资矛盾困境,众多教训和经验告诉中国,应对劳资矛盾既要审慎决策,更要积极而作为。

  消解劳资矛盾,调处劳资纠纷,政府责无旁贷。这正是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责所在。首先,政府定位要不偏不倚,改“亲商不亲工”为居中调停,努力实现双赢多赢;其次,应对措施要科学得当,增加对劳资矛盾战略性、预见性、对策性的研究,增长调处经验;其三,要进退有度,分寸精准。

  实际上,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结构复杂化的今天,要拿捏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分寸殊为不易,有时甚至比“走钢丝”还难。

  各地主政者既要回应劳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合理诉求,维护其合法权益,又要考虑资方的转型压力和现实承受力;既要考虑到劳动者对“地板工资”、“围墙管理”的耐受力已经达到临界点,也要预想到一旦短期内涨薪速度过快,劳动关系波动过大,导致资本外撤,技能素质普遍偏低的产业工人,将会出现更大的就业难题。在劳方诉求和资方诉求中寻找出交汇点,在劳方利益和资方利润博弈中寻找出平衡点,在资方的自决式管理和社会的人文发展中寻找出精神共振点,是一道在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中统筹,在突出矛盾和多方诉求中斡旋的必答考题。

  长久以来,中国飞速发展的前提和秘诀之一,是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这是13亿人民的最大利益。如何应对发展新阶段的“劳资博弈”,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应该清楚地看到,资方在利润充足的条件下,缺乏转型动力,甚至还会成为某种阻力。此时,劳方反弹和劳资矛盾的“后轮驱动”,从积极意义上看,正是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动力。

  顺应“后轮驱动”的改革浪潮,各地主政者宜通过加强劳动立法、硬化执法力度、推动劳资集体协商、工会改革等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劳资之间的对话、沟通、和解,带领中国平稳渡过劳资矛盾高发期的发展节点,步入和谐劳动、和谐发展的新境界。(文/杨琳)

  劳资关系调整新节点

  以获取廉价劳动力为核心的出口导向型低成本工业化模式,正在走向终结

  进入今年以来,我国一些地区由劳资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深深刺痛着社会良知,挑战着公共道德底线。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珠三角、长三角、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大型调研发现,近年来多部劳动新法的颁布实施,使不少企业难以违法压低员工工资,转而想方设法利用先进生产设备,通过专业化分工让产业工人成为一个个“机器人”,进而不断提高劳动效率以实现利润增长。当长期的“地板工资”、“围墙管理”,遭遇新生代农民工新的权益诉求,矛盾便一触即发。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指出,我国正处于劳动关系调整的新节点。劳资矛盾激化的背后,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空间日渐走低,面临升级调整的拐点;是以压低劳动力成本为核心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模式不可持续;是各级政府亟须从“亲商不亲工”,转向劳资关系中间人、调停者的定位转型。现阶段的劳资矛盾,从积极意义上看,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强大促动力。

  “醒来在黑夜,入睡在黎明”

  本刊记者在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调研发现,一些代工企业员工在超长工时、超低底薪、准军事管理的叠加效应下,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陷于“有生产无生活”的精神煎熬之中。

  “醒来在黑夜,入睡在黎明”,难得见到明媚的阳光。这是昆山一家台资电子企业员工李佳对自身工作生活现状的描述。

  李佳说,上白班时,虽然要求7点40分开始做上班准备,但早上一般6点钟就要起床。从企业的集中居住区到厂区,步行要20分钟。进入工作区时,公司保安对员工进行检查,几千人排队,要排上半个多小时。

  晚上8点,下班走出车间已是夜色茫茫。在大门口还要再次面临严格的搜包检查和漫长的等待,晚上9点左右才能回到宿舍。如果上夜班,则是傍晚6点多开始走出集中居住区,第二天早晨8点下班,回到宿舍倒头就睡,醒来已是日落西山。

  本刊记者在无锡、苏州等地多家拥有数千上万员工的电子加工企业采访时看到,这些企业无一例外都采用两班制。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为了让昂贵的机器设备实现最大产能,电子加工企业只要订单充足都采用“休人不休机器”的做法,让机器设备24小时运转。正常情况下1人应该三班倒,但现在外资、台资企业均是两班倒,这样企业所需的员工总数就可以减少1/3。虽然要付加班费,但因为工资基数低,用工成本还是比三班倒低不少。

  在江苏,本刊记者了解到一些外资、台资代工企业均采用底薪制。由于底薪只比江苏省96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线略高数十元。为了增加收入,加班成为很多员工迫不得已的“自愿”行为。一位企业管理人员透露,这种薪酬管理办法的“高明”之处在于,不用公司强迫,员工都愿意接受加班,其实质是变相剥夺劳动者的休息权。

  “公司有时一两个月都没有休息日”。曾在苏州一家台资电子加工厂工作的朱洪英说,“以前我曾有两个月持续两班倒的经历。最夸张的一次,吃饭时口里含着饭,人却睡着了。实在困得受不了,去厕所里蹲着睡一会已经很享受了。”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