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担忧或过度 融资平台清理宜市场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风险担忧或过度 融资平台清理宜市场化
2010年05月31日 10:4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未雨先绸缪。

  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担忧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已经给市场带来不小的压力;也正是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让中国在过去的一年中,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并非新事物:纵向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我国的发展已超过15 年,从1994 年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权分离就已开始,商业银行对这类贷款也积累了相当的操作经验。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9年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超过5000个,其中70%是县一级,这些融资平台的负债余额大约7万亿元左右,其中5万亿左右为银行贷款。经过相关部门的及时引导,从目前的观察看,投融资平台负债在2009 年的下半年已经过了最高峰,目前经过金融系统的清理、规范化,已经在平稳地回落。

  毋庸置疑,过去一年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和城市化进程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保增长”提供了相当的动力;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存在不规范和发展过快等问题,其孕育的融资风险逐渐引起监管者的关注。

  就此,记者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中国社科院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课题组负责人刘煜辉、东方证券银行业高级分析师金麟,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一、风险担忧可能过度

  上海证券报:在2009 年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增速较快的情况下,无论是监管层,还是银行,今年以来都开始关注到其可能带来的风险。银监会今年4月提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6 月底前完成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授信业务的全面自查清理”,从而引发了市场对政府融资平台的担忧。您怎么看待这种反应?

  巴曙松:实际上,商业银行对于县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一直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在融资结构中,财政偿还能力较强的省市级投融资平台的融资占据绝对比重。而商业银行对县级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所以,少数没有具体对应的、主要用于融资性质的地方投融资平台确实存在很大风险,但这些投融资平台实际上只占总体融资平台的一个较小的比重。根据国际标准测算,即使仅仅考虑地方政策的财政收入、并不考虑地方政府支配的国有资产以及土地收入等,当前中国地方政府整体债务率依然还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而现在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分类,并进行和清理规范化,只是为了促使其更为健康的发展。

  刘煜辉:风险确实有,但都在可控的范畴内。从微观层面上看,相信地方政府在处理不良资产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2009年末,平台贷款余额7.38万亿,其中2009年新增投放3.05万亿,按照正常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进度(三年)2010年余额会上升10万亿,2011年达到12万亿,这些均是在预期内的。只有10%项目可以完全靠项目现金流作为第一还款来源,90%以上的贷款需要土地开发权、地方政府财政安排等第二还款来源的支持。

  当经济遇到波动时,平台项目未来正常偿付肯定是有大问题的,但未必表现为银行不良贷款飙升。政府肯定要保银行,既然银行不承担偿付风险,处置不良项目的成本那么由谁来承担—这就是我们讲的“宏观成本”—这是真正的风险所在。对于任何高负债的国家来说,未来都会面对:紧缩开支、加税和通货膨胀。即便可以用政府资产变现,以补政府负债的损失窟窿,这意味着财富继续从家庭流向政府及国有部门,因为政府资产本来是可以成为家庭财富的一部分(或减税,或转移支付)。所以,从银行角度看:债权肯定是可以保全;但从宏观角度看,成本极其高昂。

  尽管短线风险不大,但长线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长期看,政府债务的不断积累必然提高宏观成本支出,通胀成为将采取的手段,并通过储户和家庭部门利益的削弱得到释放。而这与我国政府努力实现的提高百姓消费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相悖的。

  金麟:担忧是有合理性,但市场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担忧可能存在过度的情况。因为市场忽略了项目的自偿性。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收益前景。而当前的监管利空有利于稳定贷款质量,长期来看是利多。如果将中央和地方财政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负债率明显低于多数国家水平。

  市场在讨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时,有一个重大的逻辑缺失,即忽略了项目自身的自偿性。事实上,作为商业信贷而言,项目自身的现金流才是第一性还款来源,而作为担保的地方财政收入,仅仅起到第二性还款来源的作用。这就构成重大差异:如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被用于弥补地方财政赤字,那么第一性还款来源就是地方财政收入,从170%的负债率指标来看确实偏高;但如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所投资项目能够产生新的收入来源,那么继续用170%的负债率水平来判断此类贷款质量,就是舍本逐末。如果要类比的话,用以弥补财政赤字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可以视为个人消费贷款,例如信用卡的循环授信;而用于投资新项目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可以视为按揭贷款。而从近期上市银行交流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入实体项目的比例在90%以上。

参与互动(0)
【编辑:贾亦夫】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