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前天,一份被称之为“湖北官方版”的“蚁族”(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接合部的大学生)调查报告出炉。报告称,将近半数武汉“蚁族”月收人在1500元以下,八成“蚁族”出身于“穷二代”。
那么,在南京,在我们身边,您可留意过那些年轻的“蚁族”,他们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呢?眼下又到了毕业季,刚跨进社会门槛的大学毕业生们生存状况再次令人关注。
昨天,本报记者在南京火车站、长途客车站、人才市场以及城郊接合部等不同地区,随机街访了30名大学毕业生,真实地感受了一回南京80后艰难中奋斗的“宁蚁”生活。
“宁蚁”基本情况
毕业院校 重点:37.3%,非重点:62.7%
从事职业 文秘、推销员、营业员、客服
跳槽频率 16.3%半年到一年就换工作,半数
被访者经常跳槽
月收入 1000至1500元
每天工作时间 普遍高于8小时,多为10到12小时
工作满意度4成人认为“—般”,3成人满意,3成人不满意
人均租住面积 以15—20平方米为多,占40%;其次是21—30平方米,占21%
“宁蚁”多来自农村
在记者采访的这些南京“蚁族”中,普遍来自南京市以外的其他各县市。其中,半数以上的“蚁族”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少部分“蚁族”来自小城市或县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这些南京的“蚁族”,每月收入普遍在1500元以下,多为1000—1500元之间。
他们大多租住在离市区相对远些的老小区,甚至棚户区,如江宁、马群、栖霞等地;若租住在市区,则属于典型的合租“蜗居”,一间房里以上下铺的形式住了很多人。每月房租水电支出以100—300元居多,占四成;除房租外的其他支出水平,以700元以下的居多,占七成。虽然大多家庭条件一般,但接受采访的五成“蚁族”都坦陈,需要家里支援。
与武汉“蚁族”一样,漂在南京的“蚁族”也是大多出身于“穷二代”。而这一现象,源于当前中国社会日趋成型的“代际壁垒”。
对于这种现象的剖析,武汉大学教授黎民举的例子很有代表性。黎民说:“以自己带的研究生就业为例,凡到银行就业成功的,几乎都是父母或亲戚在银行的,或是父母与金融系统高管有一定关联的。从经验判断,经济状况一般或较差的家庭,由于少有特殊的社会资源,其子女就业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这也表明,社会在开放性增加的同时,其阶层封闭性和固化趋势在加强;市场经济本有的开放性和公平性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压抑。”
黎民同时强调,大学扩招所致的就业市场供过于求,以及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毕业生往大城市集中,也是“蚁族”生成的重要原因。(季宇轩 本报记者 任国勇 范晓林)
他们,奋斗在南京——
声音:30岁的时候我一定拼出个样子!
打地铺,8人共用卫生间
刘强,男,27岁,毕业于南京一所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来自河南一个工薪家庭
刘强是一个典型的“蚁聚者”,收入不高,住在郊区,和朋友合租。12平方米的房间,地上仅仅是用地板纸铺了一层,没有床,自己打地铺,小木桌上放台电脑。窗台上放着洗漱用品,卫生间和厨房都是8个人共用。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瑾】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