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银行体系的资本总量只有大约4万亿元,如果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潜在的净损失得不到控制,将大大影响银行体系的资产质量。尽管将来政府也会通过超大规模注资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注资前上市银行市值的缩水,注资后每股内含价值的下降,都是难以避免的。同时,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政府向银行体系大规模注资的结果,是中央财政的风险大幅度上升。而我们知道,地方财政积累的潜在风险已经不小。
中国经济内在的减速压力,连同外部经济二次衰退的冲击,很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形势在下半年偏于负面化。
从下半年开始,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将显著下降。不少人对政府再度推出刺激政策抱有希望,但各行各业产能过剩的现状、银行体系已形成的巨大风险,使得政府几乎不可能再推出更大规模的信贷刺激。也就是说,政府即便再度刺激经济,其力度也将明显下降。
个人认为,只剩下一条表面合理的刺激路径:“保障房建设大跃进”。但历史将会证明,它也不是一个好招,因为中国普通住宅的供给在本质上并不短缺,只是被有钱人和投机客大量囤积着而已。
如果说A股中的银行股没有向上反转的理由,那么整个股市更是如此。
中国银行系统正在清查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质量,并将增加拨备,这将给银行业绩带来下滑的压力。再融资所引起的股本扩张也将摊薄每股盈利。中长期角度潜在的贷款损失,也将影响理性投资者对银行股的信心。尽管目前大多数人对银行体系的风险警觉度不够,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和认识到这种风险。
综合这些因素来判断,表面上很诱人的银行股难以产生反转行情,而整个股市也找不到持续上行的动力。目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银行股市盈率“虚低”。从全球股市的历史经验看,长期角度中国股市的平均市净率可能向1.5倍附近回归。
从技术形态来看,笔者以为,A股市场和全球很多国家的股市一样,处于顶部构筑完成之后的下跌过程的初期,而不是已经见底。目前,还看不到任何见底的信号。
关于何处是底,我想谈这么几点看法:市场上不出现全面的绝望,尤其是“多头”阶段性销声匿迹,就不大可能是底;平均市净率不下降到2倍以下难以见底,下降到2倍也未必是底;货币供应量对股市流通市值的支撑能力未回升到较高水平,就难以见底。
债务危机的本质是借钱过度
最后,我想指出,从美国次贷危机到今天,一批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在本质上都是因为借钱过度,只不过前者是老百姓借钱过度,后者是政府借钱过度。危机之中政府的大规模救助,助长实现了债务危机从私人部门到公共部门的转移。
对于中国来说,则主要表现为地方融资平台借钱过度。如此看来,三年来上演至今的,实际上是一场不知将怎样收场、又将于何时落幕的债务危机的长剧。
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民族、每一种宗教都把节俭和量入为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但1936年凯恩斯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颠覆了这种规范。从那时起,节俭开始由美德沦落为“宏观过错”;政府实行一轮又一轮扩张性财政政策,并为此不断发债,更被视为天经地义。2008年和2009年,一大批国家实行规模空前的刺激性财政政策,使这个浪潮膨胀到极致。
参与互动(0) | 【编辑:梁丽霞】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