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于5月24至2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沿袭前次的“双轨制”,战略对话和经济对话并行。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中美双方在本轮对话中,至少会在10个议题上展开激烈交流,如两国如何重新认识对方、全球或地区性挑战、中国投资环境、双边贸易不平衡,等等。而此次对话可能出现的新现象、新议题、新热点和新挑战,更是令全球瞩目。
新议题:如何重新认识对方
中美两国在经历2009年“蜜月期”后,2010年初至4月份,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出现分歧,甚至是严重分歧,比如美国对台军售和谷歌事件。
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2010年以来的龃龉让双方都重新审视一番各自之前的定位。“如何重新认识对方”这个问题,在前两年的中美对话中并不凸显,如今似乎已成绕不开的议题。
“中美关系的灰色地带已经难以维系,年初的博弈已经把双方的矛盾全面暴露,已经到了双方重新审视对方,站在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为中美关系定调、定位、定性的时候。”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袁征博士认为,此轮对话恰逢中美关系出现节点的关键时刻,对于中美中长期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定调的意味,会为未来的中美关系研讨一种框架。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则表示,这次对话首先会梳理年初双边关系出现风波的原因,把中美关系由波折引向正常轨道。这是此次对话的主要内容,也是重要任务。
不过,上海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高级分析员朱晓琳对此另有一番解读:说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但美国并没有拿出真正的“战略诚意”。因为,美国在传统上一直把“战略”一词用在有盟国关系的国家上,比如美国与日本的国防部长、外交部长之间进行的“2+2”对话,属于真正的战略对话。
朱晓琳说,美国并没有对中国真正展开战略对话。此前,中方将外交部与美国国务院之间的对话称为“战略对话”,但美方使用的是“高级对话”,并无“战略”一词。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双边对话虽有战略意味,但首先,与经济议题混在一起,试图淡化战略价值;其次,使用的仍然是英文“战略”一词的形容词,仅从语意上便知这其中的差异。最后,中美间所谓的战略议题,讨论都还是具体议题,与双边战略框架讨论有本质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战略议题”一词在英文里往往就意味着军事议题、情报安全议题等。不过,由于中美双方军事互信程度较低,战略议题往往仅涉及全球性或地区性的个案问题。
新现象:讨论的全球议题增加
中美两国高层都没肯定过“两国集团”(G2)之类的说法,但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全球议题的分量还是会加重。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访问的中外专家认为,中美需要讨论的全球性议题包括全球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伊朗核危机、朝鲜核问题与六方会谈、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20国集团”,等等。
美国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5月10日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中美关系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即全球议题成为双边关系的中心,通过对全球议题的认识与应对,人们就能理解中美关系处在什么位置,并向何处发展。
参与互动(0) | 【编辑:何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