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危机全面展示了“欧盟”和“欧元”这两种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超国家组织”和“超主权货币”的深刻的内在悖论。
神游雅典永远是件幸福的事,而如果这几天游历雅典,则绝对是不幸。真实的悲剧正在这个西方文明的伟大源头处上演。
如果对这个由军事独裁转型不过30年、欧洲最年轻的民主国家稍有了解的话,我们将不会对希腊从财政危机演化为政治危机、直至大规模骚乱太过意外。希腊危机全面地展示了“欧盟”和“欧元”这两种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超国家组织”和“超主权货币”的深刻的内在悖论。
希腊危机与上世纪90年代拉美许多国家出现过的货币危机其实十分相像。但不同点在于,希腊不像当时的阿根廷或巴西,它身处一个更大的统一经济体———欧元区之内。这看似是希腊的福音,因为它毕竟能使希腊经济免于立即崩溃的厄运。然而,从反面来看,这又何尝不是希腊进行下一步改革的重大障碍?
我曾经到过希腊,因此对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有一点直观了解。一般来说,同样的一份工作,如果在法国和德国的月薪是3000欧元的话,在西班牙大概就只能拿到2000欧元,在希腊基本上1500欧元都未必拿得到。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说明了西班牙、希腊与法德在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上的差距。也可以说,一份工作虽然付出的劳动相同,但在法德两国的经济环境中创造的价值是希腊的2倍以上。
遗憾的是,希腊人并不像中国人那样能够吃苦耐劳。作为欧元的最初缔约国之一,过去这么多年来,货币一体化带来的希腊物价(特别是资产价格)上涨的幅度超过了经济自由化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无论是希腊政府还是希腊老百姓,他们花钱的增长快于他们挣钱的增加。此外,为了兑现竞选时的允诺,轮番上台的执政党普遍奉行“向西欧富裕国家看齐”的高福利政策,使得国家财政雪上加霜,陷入寅吃卯粮的恶性循环之中。
形象地说,希腊人赚不到德国人那么多钱,却要提前过上德国人的富裕生活。这就是希腊危机的本质,也是德国国内民意为什么激烈反对援救希腊的根源———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义务用辛苦赚来的钱去养一个懒汉邻居。现在,希腊政府为了渡过难关,不得不缩减福利,于是就引发了已过上宽裕日子的老百姓的强大反弹。对任何人而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缩减福利,迫不得已时才有可能被大家接受,在一个民主国家尤其如此。
希腊政府眼下正面临着痛苦的选择,要么,坚决地抵御住民众压力,勒紧腰带,以此作为条件,换取欧元区其他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雪中送炭的贷款;要么,屈从民意,使自己不可避免地走向破产,并最终被欧元区开除。后一种结果不仅对欧盟和欧元区是一个重大打击,对希腊本身更是灭顶之灾。
然而,现实就是如此简单和残酷!
假如事情真的发展到后一种状况,其实倒也不啻是一种长痛不如短痛的快刀斩乱麻之举。那能够帮助希腊国民更早、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西欧兄弟们的巨大差别,逼迫他们接受痛苦的改变。而在事情的另一端,假如欧元区是一个统一国家的话,情况又会比较好办:一国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及其他的经济手段帮助国内相对贫穷的地区偿还债务、发展经济,那些相对富裕地区的国民想必没有什么理由加以拒绝或反对。目前这种进退两难的窘境,正是欧元区内在矛盾的真实写照。
□陈季冰(媒体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