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棋行中盘 房产税、加息“靴子”何时落 (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调控棋行中盘 房产税、加息“靴子”何时落 (3)
2010年04月28日 10:22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本地

  广州:暂未上调存量房贷利率

  留意贷款合同细节中行上调最快要明年初

  近日,中国银行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对存量房贷进行调整的公告,表示将根据与客户合同中的约定,在“利率调整方式到期时”将存量首套、二套、三套及以上的房贷利率浮动比例分别调整至基准利率的0.85倍、1.1倍和1.2倍。

  这一消息出台之后引起了市场的轩然大波,很多在的2008、2009年享受7折利率的贷款者都非常紧张,还有部分为赶房贷优惠末班车的贷款申请者也忐忑不安:

  如果是首套享受7折利率,现在改为8.5折,按照100万元贷款20年等额本息还款计算,月供将增加483元,20年利息共增加11.5万多元。

  如果是第二套房享受七折利率优惠的,目前改为基准利率上浮1.1倍,月供将增加利息多出1329元,20年利息共增加31.8万多元。

  中行广州暂未执行——“无文件如何执行?”

  对此次调整,中行办公室主任赵蓉表示,该行与客户签订的按揭贷款,一般每两年评估一次利率方式,如果去年签订合约,明年便到期调整利率方式,即由基准利率7折向上调整至8.5折。二套房和三套房则相应调整为1.1倍和1.2倍。也就是说本次调整主要是根据合约上的调整期到了来进行的。

  但是截至昨日,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过情况,目前其实中国银行总行尚未下发文件到分行以及各个网点。中行广东省分行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日前回复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正在等待总行有关存量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具体执行细则。

  此外,记者昨日从中行某支行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存量房贷调整的文件,执行目前是无从说起。“我们一切都是按照文件办事的,目前还没收到文件下发,在支行层面是不可能执行的。所以暂时我们还没有作出任何调整。”该人士表示,一旦执行了,对于有改动的合约,银行会通知相关客户。

  据介绍,很多享受7折利率优惠的存量房贷客户是在2009年一季度签署补充协议的,将利率从央行基准的0.85倍下调到0.7倍,约定有效期为2年,2年后再按新标准执行。因此从2009年初算起,中行也要等到2011年初才会调整存量房贷的七折利率。

  其他银行仍在观望中

  记者日前还向其他各家银行了解了情况,目前尚无银行作进一步跟进。其中,工行广州分行营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暂时还没有收到总行的相关通知和消息,若有的话会告知。此外,交行、建行、农行都表示暂时无通知。而股份制银行就普遍是按兵不动。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估计,很多银行目前都在观望阶段,一旦有银行开始调整了,肯定会有银行跟进的。

  招商银行总行零售部负责人日前对媒体表示,若多家银行都对现有按揭贷款加息的话,招行也会考虑跟随。招行总行办公室表示,“该行正在根据市场情况对个贷政策进行研究。而对于存量客户的个贷政策执行标准,该行将本着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进行处理。”有业内人士透露,招行很有可能成为跟进的其中一家银行。

  “招行目前业务结构的调整较大,个人业务占比很重,息差收窄对该行的业绩影响非常明显,2009年的报表已经看出了,而其中房贷7折利率下银行的盈利空间非常小。加上今年央行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资金成本已经非常接近房贷7折后4.158%的利率水平,基本在做无利生意了。”某银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看看贷款合同怎样写

  其实,记者采访中,很多银行都表示,会按照当初签署的合同来执行。换句话说,如果当初合同约定了优惠期的时间,或者有相关条款表示银行可以按照某个周期来调整利率政策,对于合同有这部分内容的银行,有着较大的空间和可能性去调整存量的房贷。

  某按揭公司专家提醒各位贷款人,要好好细读一下自己当初跟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是否有标明利率计算方式调整和时间周期等条款。不过,该人士指出,一般协议就算写明了可以调整,调整期都只能在一年后,没有达到一年基本上银行不能对利率作变动。因此,去年底赶上房贷末班车,并且已经开始收到银行发放贷款的购房者,暂时可以舒一口气。南方日报记者黄倩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