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比汇率水平重要(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巴曙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比汇率水平重要(2)
2010年04月27日 20:0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之所以说汇率升值水平本身意义不大,一个重要的证明是,2005年时,美国一些专家认为人民币应当升值15%就可以解决中美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实际上从2005年以来人民币升值超过20%,但是,反而在这个升值的时期,中美贸易顺差迅速扩大。因此,均衡汇率是一个变量,人为的测算并不容易把握,通过更为灵活的市场交易,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期。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今年是全球经济乃至中国经济最复杂多变的一年。此时,如果维持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安排,会存在哪些利弊得失?

  巴曙松:在后危机时期,中国金融政策制定面临许多新问题,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我们认为,如果维持现行汇率政策安排,有利的一面是稳定出口竞争力;抑制套利资金流入。不利的方面则是:可能会直接影响通货膨胀预期;难以消除升值预期;同时还可能会刺激美元套利交易。2009年以来,国内外汇贷款需求迅猛,其实背后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基于升值和套利的动机;另外,美元汇率波动加剧,如果与美元捆绑过紧,实际上也会影响我国出口价格竞争力,从长远看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汇率是内需部门与外需部门的相对价格,汇率低估实际上对扩大内需是明显不利的。

  汇率波动幅度过低,实际上也制约了国内的利率工具运用,因为低估的汇率使得利率也必须保持在较低水平,这对于控制投资的过快增长、以及抑制资产泡沫并不利。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知道,国际金融理论中有一个开放经济下政策选择的“三元悖论”,就是汇率政策选择中的“不可实现的三位一体”(impossible trinity),即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目标中,一国只能同时实现两个目标而不得不放弃第三者。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曾提出,加强利率和汇率协调配合来稳定通胀预期。对此您有何建议?

  巴曙松:从以前的政策经验看,确实有一段时间,汇率波动幅度也不大,通胀压力也不大,但是外汇管理的压力比较大。随着国内物价压力的上升,试图通过降低汇率波动幅度、而通过国内物价上升来降低升值压力的路径,也越来越不容易,或者说回旋余地在明显降低。

  有必要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程

  中国经济时报: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应该是各方共识,或许只是在时机选择和改革方式上尚存分歧。您认为现在是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时机吗?

  巴曙松:现在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有利于使国内的货币政策获得更多的独立性,抑制通货膨胀;有利于逐渐摆脱对美国经济金融的依赖;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但是,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如果过快升值,必然会影响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因此,选择适当的时机,重新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可能是必须要考虑的政策选择。

  中国经济时报:在政策选择上,您有何建议?是支持浮动汇率还是支持固定汇率?

  巴曙松:实际上,从1994年以来,人民币一直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只不过期间遇到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当前的金融危机,才使得汇率的波动幅度有所降低。

  从二季度的经济增长预期看,预计二季度的出口会出现非常大幅度的上升,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也十分强劲,物价上升的压力加大,结构转型的任务也十分艰巨,因此有必要重新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反对少数国家的过分政治化,也要反对传统的冷战思维,以为凡是竞争者争取的,就一定是我们要反对的,人民币汇率首先要服务的还是中国自身的经济运行需要和经济利益,同时,也要消除长期形成的“浮动恐惧”,并且应该释放明确的信号,防止汇率短期内的过度大幅波动,促使整个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平稳推进。(单羽青)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