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草根理财规划报告:80后打响资产保卫战(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2010年草根理财规划报告:80后打响资产保卫战(2)
2009年12月25日 10:48 来源:北京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债券——收益高于储蓄的长期理财产品

  理财者:孟小姐(IT企业员工,丈夫在某大型券商工作)

  受母亲的影响,孟小姐多年来的主要投资方式就是购买国债。

  今年3月份第一期凭证式国债发行,孟小姐大清早就来到家附近的银行排起了长队。虽然当日发行的3年期和5年期国债的票面利率较去年分别下降了2.01%和2.34%,但收益明显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在放弃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孟小姐买入了数万元的3年期国债。

  而财政部在2月份发行今年第一期记账式国债时,孟小姐出手并未如此大方。因为考虑到二级市场上的记账式国债虽然流动性好,但相比凭证式国债而言,收益却是浮动的,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对风险避之唯恐不及的孟小姐,当然不会大笔买入。

  在理财投资方式逐渐多元化的当下,孟小姐从同事的只言片语中,仿佛略微感觉到应当摆脱父辈旧有的投资路径,往其他的领域拓展一下,但到底应当怎样拓展,孟小姐仍很迷茫。

  商报点评:鉴于明年积极财政政策将延续,分析人士预计2010年国债发行量有望接近2万亿元。对于像孟小姐这样的投资者,这当然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了。但同时投资者也应当注意到,通货膨胀抬头、货币政策趋紧等因素将导致收益率曲线进一步上升,同时明年债券发行大幅高于资金供给,债市资金面紧张难以避免,如果考虑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资金紧张程度可能更严重。因此,想挺进债市的投资者,请三思而后行。

  分红险——收益有保障,还可获得红利

  理财者:刘女士(公司职员,保险意识强,想通过保险达到养老目的)

  刘女士天生具有忧患意识,总怕自己生活中出现意外风险,又怕年老后生活陷于困境。2007年时,在一位朋友推荐下她接触到了分红险。

  经过详细了解,刘女士才明白,这一类产品除了能给自己带来身故保障外,还可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保险公司每年将按一定的比例以现金红利或增值红利的方式分红,且红利分配不得低于公司可分配收益盈余的70%。

  刘女士认为,分红险的各项功能正好与自己的需求相吻合,于是买了一份,年缴保费约2万元,缴费期为20年,在保单生效后,刘女士就拥有了30万元的意外身故保障,15万元的疾病身故保障。这一产品更大的优势在于,从刘女士缴费第三年算起,每年将获得累积生存金(备养老用)约7000元,从65岁起每年还可领取8万元的祝寿金,这两项保险金都在逐年递增。

  商报点评:分红险是目前市场最热销的寿险产品,目前主要投资渠道集中在国债、银行大额存款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如果进入通胀通道,银行提高利息后,保险公司的新增投资收益将有望提高,投保人的分红收益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可见,通货膨胀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可由分红来补偿。分红险保单要长期持有,持有时间越长,其累积生存金、祝寿金和可分配红利可能越多。不过,红利与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关,如果公司经营不善,红利完全有可能为零。

  万能险——有保障,还有保底收益

  理财者:赵先生(小企业老板,45岁,经济条件较为优越)

  当股价一路下跌时,赵先生所投的万能险仍达到5.25%的投资收益率,这让他很欣慰。

  赵先生2007年投保,每年缴费1.2万元,保障期和缴费期同为20年,保额为100万元的定期寿险。除了扣除初始费用后,赵先生所缴的大部分保费都进入万能险账户。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到来时,赵先生照常获得了1500元钱,今年上半年随着利率下调,账户收益不断收窄,不过在通胀预期到来,随着保险公司结算利率上调,他的万能险账户收益有了明显改善。

  与分红险相似的是,万能险同样兼具保障和理财功能,但这一产品又具有缴费灵活、保额可调整等特点,只要万能险账户有钱,不续费同样可以享受保险保障。此外,万能险具有保底收益,也就是保险公司所谓的最低保证利率,通常为2.5%。

  值得注意的是,万能险却与银行利率相关,当银行利率下调时,万能险利率也随之下调。近期通胀预期到来,在银行利率还没有上调之前,保险公司已经闻风调高结算利率。可见,购买万能险也可抵御通胀。

  商报点评:万能险的保障额度、年缴保费都可灵活调整,还可提现金,也可停缴一段时间而保单继续有效,所以被称之为“万能寿险”。虽然这一产品具有抵御通胀的功能,但其最大的优势仍是为投资者人生的每一阶段提供灵活而贴身的保障,这是它真正的价值所在。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